灵魂式拷问-“你为什么来上海?”
“ 你为什么来上海?”
“ 上海是金融中心,是理想的工作城市。”
…… 后来 ……
“ 你为什么来上海?”
“ 我想我是来寻找梦想的。”
“ 拜托您能别问了吗,就是想来【中年微笑】。”
毕业后,我来到上海,而后遇到的所有人类,都同样感兴趣地对我追根溯源,“你为什么来上海?”,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告诉他们,“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是财会专业学生工作的理想城市”,他们总点点头,一个不带有任何惊喜的不特别回答,便不再继续追问。
中国的应试教育并没有一门“寻找梦想”的课程,大多数人是没有梦想的,而我,小学时候的梦想是“考一所县里最好的初中”,中学时候的梦想是“考一所县里最好的高中”,高中时候的梦想是“考一所好的大学”,大学时候的梦想是“找一份好的工作”。
一切顺其然地发生着,工作一年后,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找一份更好的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依然是一个不带有任何惊喜的不特别回答,但,我余下四分之三的人生里(祈祷我能活到80岁),如果只有“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也太过俗套和平庸了。
所以我离职了,离职后收到认识的一些部门负责人的邀约,也投递了很多与原岗位相似的岗位,收到很多面试邀约,可我知道,那都不是我心之所向。
图片来自搜狗在一个个个像沙丁鱼一样涌入人群潮流的清晨,拥挤的公交、拥挤的地铁、拥挤的扶梯、拥挤的城市,都在一遍遍地问着人类那个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来上海?”,直到有一天,心底那个声音出现,真实地再也无法逃避,“我是来寻找梦想的”。
“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不告诉你。”千辛万苦找到的东西,当然要宝贝起来。
当我们谈起梦想时,我们到底应该谈论什么,是一遍遍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梦想是否实现了”吗,不是的,我们应该谈论的是,你寻找并追逐梦想的过程。
我最近读到了一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大·达威尼亚写的《我喜欢的人是红色的》,在书架上看到的第一眼便被这个名字和它出挑于众多裸色的红色书皮所吸引,这本书讲述了一个16岁男孩暗恋并追逐一个16岁红发女孩的少男心事,温暖而炽热。
图片来自搜狗可我想要分享的是男孩与他老师之间的一段对话,男孩的老师被男孩称之为“梦想先生”。
“怎么做才能找到自己的梦想呢?不过老师啊,您可别跟我兜圈子。”
“去找。”
“怎么找?”
“提出正确的问题。”
“什么意思?”
“阅读、观察、发现兴趣……用上所有的冲动、激情和努力,对每个能打动你,让你产生热情的东西提问,发自内心地问自己为什么会被它打动。你的答案就是你的梦想,那些有价值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告诉我,“梦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去寻找的“,这让我曾经一度陷入“我没有梦想”的沮丧,我羡慕那些拥有着梦想并走在追逐梦想路上的人们眼睛里的光。所幸,我来到了一座可以寻找梦想的城市,找到了我的梦想,我也拥有了她们眼睛里一样的光。
我祝愿你们,去到一个可以寻找梦想的地方,发现你的内心热爱,找到你的心之所向,点燃你眼里的灿灿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