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抑郁了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3期“幻”专题活动。
去年,中科院院士陆林在央视某档科普栏目的一番话,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他提到,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尤其需要警惕,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中,有五分之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素质的教育,而不能仅仅是考试成绩。”陆林强调。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夏日午后,上课铃响过后不久,六(3)班的李老师在上数学课。他挨个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练习卷一笔未动的学生陈桐,被要求到教室后面的小房间补做。其时,陈桐昏头昏脑的,也不解释什么,拿着练习卷径直去了小房间,李老师还接着上课。
“啊,不要!不要!”忽然,一声凄厉而又怪异的尖叫从教室后面的小房间传出来,正在全神贯注听课的同学们都吓了一大跳,心都揪了起来,李老师赶忙扔下手里的数学书,惊慌失措地飞跑进教室后面的小房间,只见陈桐已经躺倒在地,脸色苍白,两条腿不停地抽搐,口里还不时地胡言乱语。李老师和孩子们七手八脚地扶她坐到椅子上,一边不停地轻声询问“陈桐,你怎么啦?啊?”,一边吩咐学生喊主任来。同时打电话通知了家长。不大一会儿,陈桐缓过神来,头脑基本清醒,脸色也渐渐恢复正常。很快,有几位老师从办公室直奔过来,两位校领导也来了,他们随即安排车子将陈桐送往附近的医院,陈桐的爸爸也一同前去了,围观的人们这才松了口气。
目送车子远去,在场的老师们,包括李老师开始议论陈桐最近的表现。原来一向沉默寡言的陈桐,最近上课常常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一不留神,她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候若是提她站起来回答问题,多半是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所以,后来老师们也有意无意忽略了,只一味忙赶进度,不再去“打搅”昏睡中的陈桐。
话又说回来,经过医院检查,这才发现陈桐已经是重度抑郁症患者,还伴有幻视幻听等现象。啊,人们都很震惊。
班主任经过问询班里的同学们,才得知事情的原委。原来,陈桐来自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家庭,妈妈没有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爸爸是当地一个小诊所的医生,收入微薄,还是个家暴男。平日里,稍不如意就将老婆拉过来打骂一顿。这种经常鸡飞狗跳的家庭氛围让小陈桐感到特别痛苦、压抑,也体会不到丝毫来自父母的关爱。疫情期间,陈桐更加郁闷,也不想活了,她从网上搜索到一百多种自杀的方法,觉得还是吃安眠药比较合适,每天吃点人们也不易察觉。所以,课堂上的陈桐总是昏昏沉沉打瞌睡,那是她每天吃安眠药的后果。因她曾将那么多自杀方法抄写在本子上,被她的同桌无意间发现,人们这才知道了真相。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先后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孩子们及时解开心结,不少像陈桐那样因各自不同原因而产生抑郁情绪的孩子,在早期就被有效干预,获得了相应的心理援助。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接近于成人。很多家长把问题简单定性为不爱学习、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长此以往,导致青少年的抑郁之路“道阻且长”,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倾向。
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在社会、家庭、个人之间构成良好的动态系统,相互影响、促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