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亲子教育

读经:教育的本与末

2018-11-11  本文已影响4人  8a9937cb5a49

                读经:教育的本与末

读经:教育的本与末

1. 王财贵教授:我所推广的读经,只是一个本末的关切,一个轻重的抉选。

2. 王财贵教授:教育的时机是最重要的。教育要什么时候开始?时间只有一个向度,一去不复返。 根基非常重要。甚至人生的某些能力,要在某个前期阶段就要完成,否则将来学习就受到限制,乃至终身遗憾。

3. 王财贵教授: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读经的效能大,能带动其它多方面的聪明,读经多,其它的学习会变得容易。又,读经的影响深,乃至全人格一辈子。又,读经有时效紧迫性,现在不读,将来就难再读,其它学习,现在不学,将来还可以学,甚至更容易学。因为这诸种考虑,所以才建议以最大量的时间和精神教读经。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 吴小东老师:“老实大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记忆力与理解力发展的不同规律。无论是中国古人自发的教育实践还是西方现代科学的研究,都证明人在十三岁之前的学习以记忆为主,十三岁以后以理解为主。而且记忆力是随着年龄递减的,理解力是随着年龄递增的。记忆的黄金时期有限,一旦错过终生无法弥补,而理解是一辈子的事情,越早期越不必着急。对于儿童的教育,最重要、最迫切、最应该用心的着力点是记忆,是趁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他尽可能多地吸收储藏人类文化精华,以供一辈子的理解和运用,而不必在意他现在是否理解。

5. 王财贵教授:记诵本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即使故意要停滞也停不下来的。吾人只是在一个人记诵能力最好的时候强调读经记诵,一个中等资质的儿童只要全力记诵,不过三五年,必要背诵的书都背完了,一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就养成了,以后学海就任其遨游了。而经过了老实大量读经训练的孩子,长大后的记诵能力相当强,虽不再刻意背诵,在读书时,披沙拣金,遇到名篇,自然会欢喜不置,用心背一下,遇到名句,自然当下就记得。

6. 王财贵教授:本者,以“纯读”为本,末者,在纯读之余,想到什么,可以补什么,但心中一个基本比例不能颠倒。其比例占的分数,正可以看出对读经理解的深度。

7. 王财贵教授:有如照顾一棵树,总有有它的根本与末节之别,只要知道树是活的,则照顾了根本,其它就容易了。所以,教育问题,不能像数家珍一样,一样一样拿出来数,说,这里少了那样,那里多了那样。而且,如果是一套教育理论,则应取其大方向认定之。而不能用举例的方式,说,这里有一个成功的特例,那里有一个失败的例外。假如在大方向上,理论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则于其主题之施行过程中,也会带动其它的方面的发展,则对于其外围部份,随时因应引发修正补足之可也。不必因有某些特别的顾虑而反过来怀疑基本的方向。

4. 王财贵教授:先读了经,再学才艺,不仅来得及,还可学得更快更好,两者可以得兼。但先学才艺,再读经,对读经的帮助不大,且可能就来不及了,只能成就一面,真是得不偿失,将悔不当初。吾人并没有把读经当成一切,只是人生发展有个先后,所以教学必须有个缓急之次序;吾人也没有把读经说得太过,只是人生价值有个本末,因此课程必须有个轻重的比率。

5. 程云枫老师:我们单提纯读经,就是希望把小能力收回来,来专注我们的大能力,大能力有了,小能力自然就提升了。守母以存子,崇本以息末,“息末”有两种意思,“息”就是把“末”截掉,还有一种是深意,使这个“末”更好,像这个树一样,我们把这个枝叶砍掉了,就好像把他砍掉了,但是是为了让他将来更好,因为我们“崇本”,我们把“本”固住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不要再花那么多心思到处去抓,我们只要抓住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好了,抓住了这个根本,源头活水就会不断不断的流出来。这个根本失去了,其它能力再好,都是昙花一现,绣花枕头不中用。

6. 王财贵教授: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在13岁前,这是心理学家和教育者、乃至于一般人的共识。在语言关键期,给他大量的语言练习,最容易促进脑神经发展,这个我称为健体,建构他的根基,等他到年纪渐长,需要开用的时候,再去开用。譬如是先建了高速公路再跑汽车、甚至马路也不建了,只是跑汽车希望汽车跑出马路来,结果跑出一些羊肠小道,塞车。塞车就是学习能力弱。所以厌学的孩子,通通是家长跟老师联手造成的。因为你在该建高速公路的时候不给他建,拼命叫他去跑汽车。

7. 王财贵教授: 担当所在,大量读经。 何以要提倡读经私塾,其中有对人生的深远思考,对民族对时代兴复的苦心。我对天下人说,只要读经就好,一句也好。至于读经学堂,因肩负责任不同,故提倡以读经为主,所谓为主,就是一心念兹在兹要大量读经。但若教学之际,有其他困难,当然亦可稍加花样,只是要自知花样乃是不得已,就好,就有回归的机会。在这种不得已情况下,他应该说,我虽然做不到絶对大量,但我心向往之。但如果自以为找到一安适之法,反头过来说老实大量纯读经是错的,是所谓忘本,将障碍天下大量读经之人,就不大应该了。

8. 怀仁老师:读经与阅读的关系,是“立本与开末”,这五个字就已经说明了这两者的主从先后。没有本,就不可能有末;没有扎实长久的本,就没有丰盛持续的末;或者纵使有一时之末,也未必会开得精彩绚烂。

读经与阅读之间,正是本与末的关系,因与果的关系。把读经真正做好了,阅读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把读经做好了,才可以开发出真正的高度的阅读能力。

8. 王财贵教授:读经学堂的本分就在读经,读经的本愿就是老实大量读经。所谓“老实大量读经”只是一种心态,尽量老实,尽量大量,并不是反对排斥所有的配套,但只是分清本末轻重即可。虽然老实大量读经,不一定都能成才,但唯有老实大量读经才能为此时代培育文化大才。我认为这是读经私塾自我定位所在,希望所有学堂随时回归本位,共同努力。

9. 王财贵教授:吾人读经之意,只是一个对教育本质的洞见,而指出一个方向,供人抉择。各人可任己意抉取多少,而得益多少。并非是一个僵化固定的模式,也不与任何有效的教育理论相冲突,(不与认知心理学冲突,不与蒙特梭利冲突,乃至不与九年一贯冲突,等等……)对于我这样上下无常进退无恒的主张,有的人或许会有不安定的感觉,其实,我要进一步建议的是:人人都应安心在他现在的认知信念中,您怎么做都是可以的。

读经:教育的本与末

大学引经云:如保赤子,解云:未有学养子而后嫁,盖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禅家所谓当下即是是也。只要把握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的四原则,其它枝节,稍可略过,盖皆有庆而无害也。

如有儿童表现为聪明,似乎其前途即可预见,乃是最能讨得父师之欣喜者。但以教育之整体理想及“全人格发展”之大观点衡量之,“聪明”,终归是“用”,不是“体”,是“外”,不是“内”,是“末”不是“本”,故宜“后之”,不宜“先之”,尤其在儿童阶段,时机未至,更不须急于开发也。前此小美以“表现”及“长养”之观念论喻之,最能说明,吾以为所言极是,愿各人深思之。

但,切勿以为吾人排斥“聪明”。这只是“知所先后”的问题,盖真体必开用,实内易发外,固本自荣末也。

10. 程云枫老师: 从一个生命成长来讲,既然教育是面对一个生命,生命在于尽情开发心性,那你必须要读经,因为心性就是在经典里面。只有通过读经你才知道怎么去开发自己的心性,心性开发出来其他一切就变的很容易了,所以你看到历史上但凡留下痕迹的人,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们都是在心性上有相当造诣的。孔孟周公诸圣不必说,比如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等等这些人,乃至近代的一些伟人,他们在心性上一定是有相当的深入,否则他很难有那么大的成就。

所以我们牢牢地抓住这个核心,从这个核心来突破,你就有本,你就有所安,有所安就有所立,这叫做安身立命,这叫做君子务本。一个人能够真正这样老实大量读经,读个十年,甚至读得更长、更大量,这个根本就固住了,本固住了,这样子你再开出来,这叫做内圣外王。

所以教育讲到极处,它只有一个点,就是酝酿记忆。明白这个道理的话,你就可以理解,我们真正做的事就是让孩子读经、背经,这样就变的很简单。

但是很多人就是信不过,信不过的原因在于从根本上对心性对经典缺乏真实的信心,或者他也不知道何为心性,也不一定做心性的功夫,所以他总是想让孩子解解经,让孩子搞搞这搞搞那。这不是不可以,这些大概都属于开用,属于枝叶,属于外围了。其实本末是可以兼顾的,然而本末兼顾要善于拿捏,你拿捏不好的话,恐怕会舍本逐末,因为人往往都有个通病,那就是重外轻内,重用轻体。

枝繁叶茂是看得见的,很美好,令人欢喜,而那深埋在土地的根却是永远寂寞,没有人去理会,因为它是看不见的。

11. 王财贵教授: 吾人提倡儿童读经,即是要在顺应人生一生的发展,把握其可能的时机,做最恰当的学习安排,达到最高的成效(所谓最高的成效,不是现实上达到什么固定目标,乃只是要人人不浪费他的时机,不辜负他的生命而已)。儿童,正是知识能力未开,而淳良生命尚在的大好时机。所以儿童正是给他智慧教养最好的时机,如果不善运用,提早开发了他的聪明智辩,因为理智聪辩是较浅显的能力,也是在现实中可表现的能力,所以是能迷人的,更是一般没见识的家长老师所赞赏的。儿童太早沾上爱阅读爱求知爱表现爱思考爱辩解的「习气」,则恐怕汩没了他的淳良本性,丧失了他接受深度文化教养的能力。

12. 程云枫老师:学堂是家长的一面旗帜。学堂应为家长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家长读经修身,坚定理念,配合教学。读经教育是心法,我们当以此立本,本立而道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家长都是自己感召过来的,天地间只有一个感应而已,更有甚事?变化的是人事,不变的是道理!不管人事如何变化,只要我们自己不变,对道理把得住,守得稳,纵然读经之路有曲折颠沛,阳光总会照破浮云,守护我们前进的步伐!

13. 程云枫老师:是不是每种能力都要这样平面的学完呢,其实不需要,如果我们抓住一个根本,抓住一个源头,我们就发现,所有的能力都可以从这里开显出来的,开发出来的,这个就是我们的心性,之所以大家畏惧这个纯读经,他就是把这些学习人各方面的能力分割开来了,他不知道生命是一个整体的。我常常用一个比喻,用树来比喻枝繁叶茂,花叶果实,那你考虑,这些都从哪里来呢,你会发现他是有根本的,他是从根里来的,枝叶是不是独立的呢,不会独立得,他都是整体得,整体是有一个根本的,我们抓住这个根本就可以了,甚至在他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枝叶是要砍掉的,因为他会吸收你的营养,但是不管你砍不砍掉,你总是要关注他的根本.根本不容易啊,根本是埋在底下的,你看不见的,看不见就常常为人所忽略。你看,我们现在常常这样讲,天天这样老实大量读经,什么东西好像都不会,像个书呆子一样,一般人都会很慌的。我们前两天有个老家长讲,我们又没有写字,我们孩子都已经十二三岁了,他都会自卑,他都会有这样的见识,那我就问:“是你的自卑还是他的自卑?”你就不会这样去讲吗:“孩子,没关系的,那些很简单的,过几年我们就会了,你自卑什么啊,我们读了那么多经典,他们一本都没读,你怎么会自卑呢!”看你怎么去引导孩子了。这个事见识的问题,但很少有人会去这样子想。

14. 程云枫老师:认字阅读是简单的事情,还有很多人要烦恼。真是太小看孩子了。对孩子没有信心,这样办教育,是很难成功的。一个教育的完整全面,不是说当下就表现出来完整全面,而是有本末轻重的安排。这需要见识。我们只是纯读经,很多人都害怕。其实我们是在打基础,扎实的基础,后期的表现水到渠成。如果一定要担心,孩子就只能学习一些知识。先生在一场演讲百年震撼里面说:知识是很容易的,心灵是很难的。要好好理解。我们不是排斥知识,是要先有智慧,否则家长看到孩子这样不会那样不会心里就慌,就乱了,乱了心法,就造成乱象,孩子就给毁掉了。很多问题都是家长制造出来的,慌出来的。心无皈依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最后,什么都不是,要回归单纯,回归根本。智慧是不需要知识来支撑的。有智慧,随时可以学习知识。

15. 王财贵教授:凡事有本有末,末非一定無用,然本立而道生,總是以本為主,以本為先。在方法上做工夫,謂之本末倒置。

16. 本守住了,末可以适度安排,但如意识到末侵犯了本,则宁可舍弃末保本。盖人生总不能完全,虽意欲整全,但常顾此失彼,若舍本逐末,将本末俱丧,唯守母存子,方能母子俱存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