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
有几次,写稿中不小心触动文章“发布”,于是赶紧去“转为私密”。未料想,收到一条“恭喜日更成功”的信息。哇塞!一个Pug,就能轻松搞定日更,管他是365还是1000天。
但是,耍小聪明而日更,有意义吗?为求利而失人格,一个写作者不该有的行为。想想看:常琢磨蝇头小利之人,能写出深明大义之文吗?
当然,写作者不能置七情六欲于身外,只是比他人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实际上,写作者所写的,就是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七情六欲,西方学者称之为人性。
西汉及以前,七情是七情,六欲是六欲,不可说成“七情六欲”。怎见得?七情,最早见于《礼记•礼运》,其言:“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那么,何谓六欲?《吕氏春秋•贵生》,其言:“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对此,东汉高诱注为,“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显然,七情中的“欲”,与六欲之“欲”,说的是两码事。那又为何硬扯到一起呢?《礼记•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一段话中,提及喜、怒、哀、乐。不知后来的什么人,将此“乐”替换掉“礼运”篇中的“欲”,于是乎有了“七情六欲”的说词。
人在现实社会之中,七情六欲会扭曲。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并非完全受本能的驱使。之所以会如此,这就是国家制度所导致。一个好的写作者,会用手中的笔,去真实地描述、形象地展现、深刻地揭示,而让阅读者去感受,去觉醒、去评判。
现如今,网络上大多数小说,只会拿男女之间那点事说事,以吸引读者,可悲可叹!从思想艺术视角审视之,有辱前辈所著《金瓶梅》。从警世说教视角审视之,赶不上前辈所著《姑妄言》。这些所谓小说,只能算作《僧尼孽海》、《痴婆子传》、《人间乐》等一类,且写得羞羞答答,何苦呢?
此等小说写作者,当读明清小说足够多,就晓得什么叫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