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诚善者美文美德读书

放下“我”,才能看清世界

2022-06-24  本文已影响0人  月下生活

生活于世,人的人生历程中总有个“我”在陪伴。

若心中只有个“我”,就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我”有时就像一座牢笼,它困住了人们的心。

为了“我”,多少人回避着内心真实感受,而违心地去迎合他人;为了“我”,人们有时变得冷漠无情,对他人的求助视而不见;为了“我”,有人违背良心道德,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来。这一切无疑都是对“我”的保护,却也因此将自己成全成了一个小人。

我们将自己囚禁在“我”之内,任由着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蓬勃发展,自以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我”最好的安排,殊不知却将自己捆绑在了一驾战车上,在自造的和世界对抗的一个战场上征战不休。最终“我”会失去一切,乃至从世界上消失,岁月会漠然地清理掉“我”存留在世上所有的人生痕迹。

我们终究要尘归尘土归土,所有的获取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从这点上讲“我”就是一个虚妄的存在。

“我”如同一座山,阻断了我们通向世界的路;又好似一把锁,锁住了我们心灵的自由。而若是能够放下“我”,我们就会放下与世界的许多对立与抗衡,就会懂得宽容与付出的快乐;放下了“我”,也就放下了许多抱怨与烦恼,因而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前程。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强调的是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人的社会性。也可以说,人的本质是一种现实社会生活的呈现。“我”的存在和当下所处的世界是分不开的。无疑,人在影响着周围的世界,世界也在影响着人。恶劣的处境下一个人很难自在快乐,而心情抑郁也必然会影响人对世界的认识。因此,这就说明人与外在世界即相生又相克。庄子在《齐物论》上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明确强调了人与世界一体的观念。

不去考虑他人感受,眼光只放在自己欲望的满足上,那就是和周围的人搞对立,这无疑与外在世界自设了屏障。如果放下自私和偏执,去善待周围的一切,就会给世界注入某种和谐与美好的因缘。

以此来说,天下之理皆由心生。

儒家圣者王阳明的《心学》核心思想是“心即理”,也就是说心外无理,外部事物之间并不会产生理,理是人主观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知,没有心也就没有理。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构成了只属于他的全部世界,除此以外不存在另外世界。

心中的良知是天理,天理是圣人之道,正所谓心即道。

因此,从生命的角度来看,认知客观世界,也可以内求生命自身,从对生命本身内在心灵世界的探索,最终就可以通达外在物质世界的真谛。

可以说外部世界是内心思想的物质呈现。

耶稣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这就是人生真相,人的心灵创造着他的外在世界,只要内心良善,世界终将对你温柔以待;只要内心光明,就能照亮身外的黑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