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朝圣之路 人生之路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如果20多年酝酿一部片,会是什么样子?
说的是张扬导演的电影《冈仁波齐》。
在大约听闻这部片讲什么主题时,我的脑海浮现了2008年进入藏区的画面:
天清气朗,老鹰高飞,在颠簸的公路边,几人成群,三步叩首,全身跪拜,虔诚地向天祈求。
那是我第一次进入藏区,身边的一切都与生活中的点滴不同,让我无比震撼。
经幡,白塔,辽阔又碧蓝的天,远处覆盖白雪的山,那画面终生难忘。
想着这部电影大体应该就是这些元素,无非再浓墨重彩一点,也不过就是一部极具西藏元素的电影而已。
但即使有了心理准备,当我看到这部电影时,还是被震撼到了。
朝圣:不同的目的 相同的路
2014年是马年,也正好是深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村子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带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最终成行,包括11人,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还有孕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怀抱着不同的救赎之心,开始一段上千公里的朝圣之路。
11人的队伍,年龄各异,性别不同,有老人,有小孩,有孕妇,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一幅什么画面?
吵吵闹闹,各抒己见,互相妥协,各有心思? 也许吧!不管怎样,一定是一幅热闹的场面,有冲突,有争吵,有不同的意见。
但在这部电影里呢?
第一个令我震撼的画面是送人的队伍走到村口,大家目送着拖拉机拉着所有人的物资出发,没有想象中的依依惜别,只是互相挥手,
紧接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朝圣队伍里的男女老少,开始磕起长头。
一组特写镜头:走几步一叩首,跪拜,俯向大地,磕头,祈求。
看着他们全身扑倒在地的瞬间,我突然感受到一股臣服的力量。一种对自己的信仰和上天臣服的谦卑之心。
为了消除自己累世的业力,怀抱着为众生祈福的许愿之心,他们跪拜天地。
11人平静地走上朝圣之路,用身体丈量土地。磕长头朝向目标冈仁波齐前行。
2、朝圣之路 人生之路
这不是一部纪录片,只是借助纪录片的方法,让影片更有纪录片的质感。它没有太多戏剧化的东西,更多的只是对生活自然流程的记录。
----张扬谈《冈仁波齐》
我希望电影用偏纪录片的方式,而配乐有时候过度渲染,过于美化,这部电影要去掉戏剧化,而音乐本身也是戏剧化的部分,所以要一起去掉。
----张扬谈《冈仁波齐》
西藏,高原,什么样的天气都有,朝圣队伍首先要面对的是大自然的多变:
顶着狂风暴雨,大雪纷飞的日子向前,白天炙热,夜晚寒冷。
在呼啸而过的卡车边跪拜,冒着有可能被撞的风险,依然不受影响,仿佛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路途走到一半,队伍中的孕妇突然要生,就这样在城镇的医院生下儿子。之后带着他继续上路。
承载着他们所有物资的拖拉机被人追尾,拖拉机被撞得稀巴烂,弄到爷爷差点受伤。一行人没有死抓着对方不放,而是让他们赶紧赶去拉萨,抢救生命垂危的人。
如果你希望以猎奇的心态,去探求这支11人的队伍,如何面对挑战,客服困难,你真的会失望。
因为导演在记录这些画面时,自始至终没有渲染,没有音乐,没有冲突。
它不卑不亢,不悲不喜。
他不是以游客的态度从外往内看,而是从朝圣藏民的角度,从内往外看。所以,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画面,在他们那里稀疏平常。
但让我震撼的恰恰就是这种平常心,没有激烈的抗争,没有顽强的反抗,没有与天地斗争
的豪言壮语,只是安静地顺应自己的命运,真诚地面对,默默地接受。
遭遇山体滑坡,过去就好了。被山上的碎石砸伤了脚,休息几天再上路就好了。
山上的雪水融化,漫过路面。积水挡路,要不要磕头过去?
要呀!
那就齐齐脱掉身上的皮革围裙,外套,笑嘻嘻地扑向水里。水花四溅,但他们不当回事,只是像平常一样,叩拜,向前。这种专注的精神让我特别感动。
反观我们自己呢?
会不会碰到一点点小事就沮丧?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烦躁?看不惯事情就抗拒?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在抱怨,犹豫和抗拒上?
相反的,这群朝圣者的做法却是:
发生什么,就面对什么。不抗拒,不拒绝,不害怕。
接受,面对,然后放下。只是专注,当下!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终将去向哪里,所以心安理得,接受所有发生的一切。
虽然走走停停,但坚定而专注。没有一刻犹豫。
平平淡淡,这一走,就是一年。
结尾,领头带队的爷爷在冈仁波齐的山脚下去世,对于朝圣者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圆满。
他们的朝圣之路,像极了人生。
一路上,尝遍喜怒哀乐,看惯生老病死。
朝拜的是天地,但其实,成全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