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宣华苑,看不一样的五代十国

2019-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橙溪读书
风雷动,变化瞬息间,英雄泪如何说从头

前尘灰飞烟灭,叹回首,月明中
往事如烟似梦,转眼岁月匆匆
谁为谁等候,谁为谁蹉跎
到此刻依然模糊在其中
人间悲欢,缘分不同
你拥有你的来时去时路
我若同行,命运如何
聚散离合,谁能预测
别追问今夕可有旧时梦
烟雨中,心迷蒙风雷动,变化瞬息间,英雄泪如何说从头
前尘灰飞烟灭,叹回首,月明中
往事如烟似梦,转眼岁月匆匆
谁为谁等候,谁为谁蹉跎
到此刻依然模糊在其中
人间悲欢,缘分不同
你拥有你的来时去时路
我若同行,命运如何
聚散离合,谁能预测
别追问今夕可有旧时梦
烟雨中,心迷蒙

这是小时候看的一部古装电视剧《绝代双雄》的主题曲,说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太祖赵匡胤之间的一些恩怨情仇。

那时对五代十国这个时期认识,就是分裂、争斗,还有李煜的亡国之痛。

所以觉得这首歌词写的很贴切这个时代,既有英雄也有柔情、还有些许无奈。感觉这个时代应该如此。

然而在看到《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却发现这个年代还有风月繁华的存在。

走近宣华苑,看不一样的五代十国

花蕊夫人并没有描写宫怨愁情,而是写歌娱欢饮,爱谈琐细趣见,观察周围,人人可入画图,读来宛如生动在场。

《宣华录》的作者苏泓月想要重注花蕊夫人笔下迷楼般繁艳胜景,而决心重新进行考证,才有了这部《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

考证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宫词作者真正的身份,二是真本数目问题上。

花蕊夫人身份产生疑问,主要是,前蜀有一个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妃也称花蕊夫人,作者苏泓月据《蜀梼杌》《鉴戒录》等判断出写出近百首宫词的花蕊夫人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小徐妃,少主王衍的生母,后被尊为顺圣皇太后。

花蕊夫人留下的宫词诸本中,数目不同,真伪混杂。经校勘,明毛晋绿君亭本《三家宫词》与明万历仿宋本林志尹《历代宫词》最为接近,因此,花蕊夫人存世宫词数目,当最多为九十八首。

《宣华录》所记花蕊夫人宫词近百首。皆是宫中生活的所见所闻。与之前诸家宫词格调不同,因为宫词的作者是一国太后,所以才有如此闲情逸致去记叙其生活的这座皇家园林——宣华苑。

作者苏泓月将花蕊夫人的宫词按内容不同,细分为十二卷从宫阙楼台、阡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饮行乐、应时饮馔、四时嘉节、闲情逸趣、骑马射猎、歌台舞榭、谪仙冠裳、宫人日常诸方面入手。以宫词本身为原点,根据关键词,一首一单篇展开细述。

那我们就跟随花蕊夫人的宫词去看看她眼中的皇家生活是什么样吧。

樗蒱冷淡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尽对君王称妙手,一人来谢一人输。

在电视剧 《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有少年时的顾廷烨和盛明兰一场投壶比赛,从而结缘 。投壶这种游戏源于西周的燕射礼,由于投壶之戏十分讲究礼仪,可调神悦心,自先秦始,一直在士大夫阶层中流行。

走近宣华苑,看不一样的五代十国

投壶的高手还有隔着屏风投壶,背对投壶。隋代蜀王杨秀的爱妃就是此中高手,她的墓志铭上就有“投壶工鹤飞之巧”来赞叹她的技术。

樗蒲的游戏受到冷淡,王衍喜欢投壶,宫妃们就纷纷学投壶。这都是因为君王的喜好决定的。

真是“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可见,一个君王的喜好影响有多大,历史上不乏有些皇帝因为自己的一些喜好,而弄得百姓怨声载道的。

比如宋徽宗赵佶就是有名的”贪玩“皇帝。他在诗词书画上很有造诣。尤其对蹴鞠、玩鸟、赏石一类事情无所不通。为了运送奇石珍玩,征用大批船只运到开封,称为“花石纲”,导致江浙等地的百姓不堪忍受,爆发了方腊起义。

所以皇帝的一言一行都需十分谨慎。

内人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兰浆棹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花蕊夫人看着这些小宫女们,荡舟戏耍,玩心大发,都忘了本来要采莲了。花蕊夫人看着这些年轻的身影,也许在其中找寻一些快乐吧。

清代才女李清照也有一首词“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写出作者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场景。

少年相逐采莲回,罗帽罗衫巧制裁。每到岸头齐拍水,竞提纤手出船来。

前诗刚写了小宫女们采莲戏水,怎么归来的是少年呢?因为在唐朝便流行女子着男衣,就是女扮男装。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因为女性意识觉醒的社会变化,加之胡风的蔓延,女子骑马的普遍,女子着男装 是一种流行,甚至妻着夫装,还是一种恩爱的象征。

走近宣华苑,看不一样的五代十国

那么在此处,小宫女们穿上男装,是方便做事,虽然扮作男装,但是也难掩柔美的女性特质。

花蕊夫人不是文人墨客,她的宫词用词简单直接,情态场景却精神意足,人物各有各的独特气质。宫词大多围绕蜀王宫禁苑池景而写,四时行乐,各有其美。然此苑最盛时,不过五年光景。

公元925年冬,前蜀被后唐所灭。宣华苑经过一番掠洗,已经难复当年原貌。唯有花蕊夫人的宫词流传下来,只能在这《宣华录》的宫词里一窥其当年的盛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