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相
2019-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李谷闲人
再说“相”。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面,不仅仅是看到、听到的才叫相,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接触到的、意识所思考的,都是在相的范围。
所有的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处于肤浅的层面。比如:听觉、味觉、嗅觉,可以用电针刺激大脑某些部位,然后让人产生这些感觉,而不必真的去嗅、去听。再比如,要思考一件新事物,要先给起个名字,形成概念,然后用逻辑把这些概念颠倒来,颠倒去,这就是思考了。起个名字,也只不过是给个代号,所以也叫“名相”,还是在肤浅中,并不是给个名词概念,就能了解它内在的本质。比方说,手里的叫做“笔”,要描绘它的本质,一天也说不完,关于笔芯的金属头,用什么机器加个的?加工工艺能写多少字?是多少元素构成的这个金属?如何炼制这种金属?这可能还是机密。更别提还有笔芯的材质,制作工艺,笔油……用肯定句,是不可能完整的描述一件事情的,这就是因为思想的局限,思想是一块块的补丁、碎片所构成,这所谓补丁就是一个个文字。
但是,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工具就是这些五官和大脑。经文里面却在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不是真实世界的样子,它们只是反射回来的可见光。占比更大的是不可见的。那么,世界到底什么样呢?对不起,它不在思想的范围内,没有任何认识它的办法,没有任何描述它的语言,语言只能给它取个名字叫——实相。它仅仅是相的否定形式,“实相即是非相”。描述谈论实相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非要执著于此,不妨参考《老子》,里面的“道”。现代物理学在说的暗物质,无形无相,能说清楚?是不是也不过仅仅有个名字而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逻辑学的鼻祖,已经到达思想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