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解读笔记03

2020-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傲然无双

昨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学霸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先考试后学习。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如何学习》一书中打破传统的第三种学习方法——被打断。

传统观念中,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最讨厌被打断,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时被别人打断更是郁闷。但是《如何学习》中说:对于处理复杂问题时,如果“被打断”,反而可以给你增加更多的创造力,更高效地完成这些工作。

飞雨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继续往下看吧。书中说: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表明,一家咖啡店的服务生即使记忆力非常好,可以随时记住客人所点的所有餐食,一旦等客人被服务完毕离开时,服务生们会自动删除记忆中对这位客人的全部记忆内容。

蔡加尼克为此现象还做了大量的实验,她安排受试者在短时间之内做大量的任务,并且会随机在过程中打断他们,再另指派其他任务给他们。测试完毕,蔡加尼克让受试者们罗列一下他们所完成的所有任务,那些因被打断而未完成的任务通常都会被受试者们列在任务列表前面,而其他任务被记住的概率要比这些被打断的任务少出近一倍。

最后,蔡加尼克得出一个结论:当一个人在专注状态下完成某项工作时,一旦被打断,他会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内心还会产生一种强烈要完成该工作的欲望。

后来作者又总结了一些心理学家们的进一步发现成果,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大脑的感知力会充分调动人类的思维、感知、心态等元素去关注身边的一切事物,用以完成他们最初的目标任务。接下来的情景有点儿类似于《杠杆阅读术》里作者提到的“彩色泡沫池”,人们的脑海中会捕捉到各种与此任务相关的周遭信息。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阿基米德发现密度公式的故事吧,他在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身体进入水中,池水会溢出的现象,捕捉到了排水体积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那么阿基米德一辈子不可能只洗这一次澡,为什么偏偏在这次洗澡的时候就发现了密度定律呢?没错!因为他接到了测算皇冠密度的任务,再于是就灵光乍现的发现了这一切。

我们有时候也会因为心里有事儿而吃不好,睡不好。突然在某一个时刻茅塞顿开,想到了解决方法,然后也吃好了,也能睡好了。

这里又要举一个实例了。在我写北大学术论文的阶段,学校给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头一个月我整月都是在焦虑和不安中度过的。因为我没有写过学术论文,没有任何经验。而且里面的一些相关术语,大纲结构,数据分析我都不知所云。

拖延症有时候就是因为你可能遇到了一件非常难解决的事情,我那个时候就是。后来,我参加了一次马拉松比赛。我在比赛中尝试切换自己现在的这种学习状态,换换脑子放空自己一下。结果比赛之后,我开始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报名参加了相关的培训课程。在次月只用了10天时间就把论文搞定了!

其实对于任何带有创造性工作的人们来说,被打断都是一种很高效的方法。无论是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科学家等,在大脑突然卡顿的时候,他们不妨打断自己当下的工作,让大脑神奇的感知力帮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总结一下,学习工作中被打断是种非常讨厌的体验,但是作者却说“被打断”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学习方法。被打断之后的大脑并不会因为停止对问题的思考,反而会调动周围所有相关事物条件和感知力捕捉相关的信息来解决未完成的任务。

最后,你只需要将这些信息记录加以反思、优化,就能形成更好的答案。明天我们会继续讨论书中一则附加的非常优秀的学习方法——交替学习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