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胃病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胃病五养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1人  Massage孟

//

胃的位置

//

胃位于膈下

胃腔又称胃脘(胃脘分为:上脘、中脘、下脘)


//

胃的机理

//

胃的机理: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

胃主受纳(接受和容纳)腐熟(胃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水谷

食糜进入小肠经过脾的运化吸收精华物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受纳腐熟不及:如胃气虚弱,或胃气不降,即使胃中空虚,也无食欲,或食后胃脘疼痛、嗳腐食臭,或食后呕吐。

受纳腐熟太过:如胃中火旺,消谷下行过快,食后不久即饥饿欲食。

胃主通降;脾主升清

饮食物经食道进入胃中,经胃受纳腐熟后再下传小肠,在这一过程中,胃必须保持畅通状态,才能使饮食物经腐熟后,向下传送到小肠。

通与降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因此脾胃需共同调理

胃失通降病理病态

1、胃气虚弱,传送无力,致饮食停滞胃中,产生胃脘胀满疼痛、食少等症;

2、胃气不降,甚则上逆,产生胃脘胀满、嗳气、呃逆、呕吐等症

胃喜润恶燥

胃与脾同居中土: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除胃气的推动、温煦作用外,还需要胃液(阴)的濡润滋样,其功能才能正常。

//胃阴虚//

1、外感:

署:暑热伤人,汗出过多,可劫夺胃阴;

热:温热病邪侵袭,可直接熏灼胃阴;

燥:燥热耗灼,则胃津枯涸。

2、内伤:

素体阴虚,津液不足;

因阳明热盛,灼伤胃津;

肝郁化火,犯胃伤阴;

久病、产后、高年之人,阴气大亏;

误施汗、吐、下法,损伤胃阴

胃阴虚的临床表现

咽干舌燥,口干口渴,纳食减少,或虚痞不食,或全无食欲,口淡乏味,咽食不利,呕吐,或干呕呃逆,胃脘隐痛,噪杂不舒,大便干结,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质光红,或干红少津有裂纹,脉悬细而数,或细数无力等症。

人以胃气为本

胃病忌吃“生冷硬”,可以多吃小米粥。

九大难消化食物

油炸食物、辛辣食物、巧克力、柑橘汁、土豆泥、 生洋葱、冰激凌、西兰花、卷心菜、豆类

(孩子生病后不要吃豆类,难消化)

//

胃病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胃病五养

//

保暖护养。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忌嘴保养。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平心静养。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运动健养。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照顾好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