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 | 丢掉你收集书单的假热情吧!
书单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你们疯狂收集书单以后,其实并没有成为你们追逐的人,只是沦为了一个书呆子,你们什么都知道,什么也都不知道。
之前当当网站满两百减一百,我把这消息告诉了周围的人,然后大家第一个反应“我的天,好划算!”。紧接着火急火燎地打开网站,一副整个网站被我承包的气势开始在网页上狂点!
两分钟不到,就听着有朋友在抱怨:“该买什么书呢?加了半天也不够两百!你们有没有要买的,一起凑个单吧。”
-“可以考虑你喜欢的作者啊。”
-“没有特别喜欢的。”
-“那按照年度推荐热门书单买吧。”
-“这个方法满分呀!”
愉快的购书之旅就此告一段落。
过了一段时间,问朋友:“之前买的那些推荐书如何?”
-“朋友略尴尬地告诉我,没有看完”
-“大半年了,怎么还没有看完呢?”
-“有些推荐的书翻了两页,看不下去了,简单的两句话,讲了一本书;有的感觉不适合我;总而言之,可能这个推荐书单不太适合我。”
三类不同程度的书单迷恋者
其实类似的情况很随处可见。
我朋友这种已经算是中级的书单迷恋者,毕竟还是买来正儿八经阅读还产生了自己的看法;
初级的书单迷恋者,对于“必读”“xx强烈推荐”“不可错过”的字眼是有特殊吸引力的,一般会立马加入自己的书单库,且有很严重的收藏癖,豆列推荐,微博推荐,大咖推荐等,一个都不会放过,全盘收入,深怕错过一个提升机会;
高级的书单迷恋者,通常情况下,会问如果我想要提升某某方面的能力,可以给我推荐一个书单吗?
书单还没有压垮你吗?如果再遇到人生必读的100本书的书单,下次记得点进去看看,你会发现基本上一半以上的书籍你的长辈可能没有读过,但是他们仍然过好了一生,并且培养了一批祖国的花朵!
再举一个例子,网上搜索“时间管理书单”,不出意外这个书单少则五本,多则十几本,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GTD真的适合你们吗?所以你收藏这个书单,是要准备转行当职业时间管理师?
事实上书单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你们疯狂收集书单以后,也并没有成为你们追逐的人,只是沦为了一个书呆子,你们什么都知道,什么也都不知道。
都是知识焦虑惹得祸
这些虚假热情背后隐隐作祟的是大家的知识焦虑。
什么是知识焦虑?---- 知识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呈几何数增长,人类的思维能力远没达到对其接受自如的阶段。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无限浩大。未知的知识就像黑暗对于孩子,对未知的恐惧感使现代人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就像个无形杀手,时时侵蚀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知识像海洋,每个上过小学的孩子都会的比喻,以前造句都只是说我们要在知识海洋里航行,现在你们却想要霸占海洋,岂非可笑。
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梁文道。在最近许鞍华献礼香港回归20周年电影「明月几时有」里他饰演梁先生,老实说在我心目中的他真的好适合民国时期知识份子的样子。
他曾在凤凰卫视主持了8年的【开卷8分钟】,这个节目就是每天用8分钟的时间让观众用最简单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一个在大众面前深度解析过近500本书的资深知识分子却说“我从来不会给年轻人列书单。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世界上的好书太多了,我自己都一辈子看不完,我怎知我列的书单就是最好的、最适合他们的?再说了,你就算列了书单,他们也不一定回去看。看书也是讲究缘分的。你遇见一本好书,好好把它读完,也是好的。遇见一本不怎么样的书,扫一扫,也是好的。“
梁文道真理浩瀚,你近一分,有一分的欢喜。有的人甚至一辈子就读一本书《红楼梦》。所以,疯狂收集书单于我们而言,真的是给内心添堵。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那一定有人要问如何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采铜老师曾经在他的书里提到过,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如果还是处于单一的“直接传递模式”——即认为学习就是简单、线性的“传递-接收”的过程,那么你很难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到处收集的书单即便你买来认真读过以后,可能那也是存在于你内心世界的碎片。所以,不妨开始建构属于你自己的书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什么是你想读的书?
你总该有兴趣所在吧。比如你近期对学习方法论感兴趣,那你可以看看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你发现他的知识来源是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那你接下来是否可以买一本《穷查理宝典》研读研读呢?
又或者比如你对时尚感兴趣你可以先读读《我的100件时尚单品》,结果你发现自己单单对鞋子款式情有独钟,你是否可以继续读一读《50双改变世界的鞋子》呢?以此类推,你不但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你还建立最适合自己的书单,一举两得。
我的100件时尚单品我讲的这些例子跟张佳玮公子提到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读书就是顺藤摸瓜的过程”。
2.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的目的有很多,比如考试,那么很显然按照考纲,你该读的书、该学习的内容很明确;
比如某种技能或者工具的学习,类似思维导图,你可以去豆瓣搜索思维导图,然后相关联的书籍,通过分数和评论筛选出两三本符合自己的,再根据目录是否符合目的再次筛选,这样的阅读都是很容易达到效果的;
最后也有人只是想要追寻精神的,那么这种我想他也不需要看这篇文章了…
最后希望大家多读知识源头的东西,这些书籍之所以是经典而非畅销,是因为它其中提到的观点方法是普世的。
以上,我想说的就是,省省你们虚假的热情吧!不要再到处收集书单了,把你们的热情用在自己的爱好兴趣上,做一个阅读的自由人。
“我更相信,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你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by 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