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看社会
清明节以及清明过后,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创区迎检活动的再动员和再部署,社区内的环境也确实发生很大变化。4月3日下午到三区看到吴红主任带领在岗人员在社区插狗牌,捡狗屎。4日看到网格群三区书记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捡垃圾;5日一上班在去三区路上碰到四区主任带领街道办公室等人在铲一家手机门店台阶地面的小广告;看到所有社区都在加班加点迎创区……。此景一方面反映我们社区干部非常敬业,本应休息的时间为了创区放弃了休息时间;另一方面在社区创建过程中,大部分都是社区干部的身影,为什么看不到辖区单位、社会组织、门店、楼门组长等身影?因此,在创区过程中我不知道该不该为社区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表现和行为点赞?创建首都文明区是一个通过创建活动,通过政府和社区的引领,动员全社会参与和关心公共服务和公共环境,最后的考核形式是环境优美、秩序良好,居民满意,实现考核目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建立全民参与各负其责相互协调配合和支持的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但目前大家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构建。这个过程就是建立社区党委、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政府职能派出机构如何参与社区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当前的创建迎检属于短时间的瞬间达标,而非真正解决社区的社会治理问题,通过这两天的领导包社区,感觉社区真的很累,也很泪,这种累和泪是一种无奈、是一种无助、也是一种缺少思想和理念的表现。
一、社区书记主任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能力
5日上午来到一区参加创区活动,在了解社区创区过程中的情况后顺便询问了社区创区过程中有没有制定社区创建首都文明区工作方案,白书记说没有制定,就是按照街道的要求,对照指标社区落实。我不敢肯定所有社区都没有,但我的感觉是所有社区都和一区一样,在创区过程中没有方案,都是通过召开班子会、社区委员会的形式传达和部署街道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大部分社区书记主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没有方案的结果就是书记主任说干什么,社区其他工作者就干什么;书记主任能想到的就能干好;凡是书记主任想不到或没看到的,肯定会有问题。
方案的作用毋庸置疑,策划一个实施方案,需要对上级的要求,本级的资源、需求和困难深入了解,需要对要实现的目标统筹安排,一个好的方案蕴含了领导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工作协调和工作预判,应该说通过方案可以看出社区书记主任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目前社区书记主任工作水平可以说参差不齐,大致可以划分四类:
第一类:不说不动,说说动动,不推不走,推推走走;得过且过混日型;
第二类:自己没想法,但是坚决执行领导和上级的想法和意图;凡事亲力亲为的实干型;
第三类:能落实上级和领导意图,自己还有想法和思路的,想为社区干事的事业型;
第四类:把上级的要求和居民的需求、本社区的资源有效整合和对接,总体谋划和把控,通过发动居民、单位,协调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治理,再通过方案、规划、组织等形式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这是社区真正意义的领导型。
目前社区第一类属于极少数,这样的社区干部属于能力不足,心胸狭隘,考虑个人利益过多;第二类属于大多数,这样的干部属于心态好,乐奉献,但是思想保守、能力不足,不敢创新;第三类在社区也是极少数,这样的干部思想好、心态好、肯担当,有创新意识,但只是局限在解决某一个问题,仍然缺乏大局观念、统筹协调意识,需要能力培养和观念的更新;第四类干部属于社区的领导型干部,具有大局、开放、统筹、协调意识,会找准社区定位,通过运用法律政策、民主协商、构建组织、通过规划目标、具体方案实现社区的发展目标,这样的干部目前还没有发现。
关键时刻大党委制发挥作用不明显
党的组织是社区建设和治理的中流砥柱,是社区发展的依靠力量。但是在社区创区过程中,如何发挥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辖区机关、学校、企业党的组织以及非公党建的作用?辖区的评剧院、京剧院、空后设计局等驻区单位没有在创区中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也许参加了,我没有看到),社区党委书记在这方面没有建树,缺乏统筹意识。在二区东海汇渔港有一个温州商会,温州商会有一个流动党支部,书记是一名退转军人,由温州市委组织部派驻。去年我与二区张宝群书记到温州商会调研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时,该支部书记表态愿意参与当地的一些慰问、募捐以及力所能及的活动,但是缺少沟通的机制和平台,作为社区书记总认为不想更多的麻烦人家。为了完成任务,与其磨碎嘴皮让人干,不如自己辛苦干,这是大部分社区书记的心态。
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
在社区活跃着上百只社区社会组织(文体队伍),这些社会组织平时在社区利用公共设施开展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的组织和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为他们开展活动提供场地、器材、经费的支持和保障,但是这些组织享受着政府的公共资源,却没有为社区的公共服务和公益活动提供力所能及帮助,大多数组织认为这些公益活动与我无关,这是社区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最大的弊端,这些社会组织只讲索取,公益心不强。这也是社区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时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讲服务,不讲规则。导致政府的有限资源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
作为处级领导下社区,除了帮助社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外,更应该站在领导的高度提高社区书记主任的领导能力,协助社区书记主任统筹辖区资源、研究社区规划和相关建设方案,更多的在思想上和理念上给予社区书记主任支持。社区的全面发展要靠社区书记主任的统筹和协调,社区书记主任不在于自己干多少,更多的是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目前社区书记主任实干型占大多数,急需培养领导型的社区书记主任。
社区社会治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需要制定一个统筹发展的规划方案
社区发展规划方案就是社区发展目标,没有目标就是跟着感觉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案既要反映各级政府部门对社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又体现社区自身的问题和难点。
1、通过方案可以将政府的发展理念融入社区发展目标;
2、通过方案搭建辖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方案的制定要广泛听取居民和社区单位意见,反映各方面诉求。这些诉求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超出法律和实际的,通过沟通协商最终敲定;
3、通过方案可以整合政府、社会资源,协同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改变以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社区发展没有方向的问题;
4、通过方案培养社区干部统筹发展、综合协调的意识;通过方案改变在社区发展上意见不一,凝心聚力。
(二)发挥大党委的统筹协调作用,搭建社区各级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治理的平台
1、社区党委下属党支部,除了组织党员学习、党日活动和参加重大活动外,如何培育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发挥党员的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2、如何搭建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社区需要将社区发展的问题形成公益活动项目,例如针对环境问题,建立社区定期的清洁日,针对社区弱势群体建立社区关爱社区弱势群体活动项目……,将此项目汇总形成社区发展公益活动手册,请各党组织选择参与,区分活动性质,既可以选择志愿活动,也可以采用资金扶持等形式。
(三)大力培育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
目前,社区内活跃着大量的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参差不齐,没有规范的章程和目标,属于松散型、自我娱乐型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组织的特点是为兴趣而来,依赖社区、自我意识强,谋求小团体利益,公益心弱,服务意识不强。
社区的公共服务需要大量的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这些服务型社会组织在扶危济困、公益宣传、文化体育指导等方面能够发挥更好的专长,以往社区的公共服务全靠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十几名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完成社区内上千人的各种公共服务需求。
如何实现文化治理
社区楼道内的堆物堆料、养狗等问题,紧靠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是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何谓源头治理和文化治理模式,就拿社区的养狗问题举例,本人治理意见仅供参考。
所谓源头治理:狗屎问题在狗,狗和人一样有生理需求,这是天性,谁也无法阻止,也合理合法。狗屎拉在自家院落,谁都无权干涉,这是私事。但是狗屎拉在小区内公共区域,就属于公共管理问题。公共管理问题就需要养狗的人和不养狗的人共同协商解决。所以狗屎的源头治理问题其实就是养狗人与不养狗的人的问题
协商结果就是需要制定相互认同并遵守的规则。规则制定后养狗的人如何遵守和监督,这就需要组织。如果依靠社区居委会制定规则并监督,基本不现实,也无法监督。那如何建立养狗人的公约呢?这就需要运用文化治理的模式。
养狗其实是一种文化,从养狗人的需求出发,养狗人需要交流,需要狗的训练,需要得到养狗的知识,需要狗之间的展示活动等。社区通过在养狗人中间寻找积极分子成立宠物协会或宠物俱乐部,宠物俱乐部提供狗的相关服务和组织开展宠物文化活动,通过狗文化形成社区固定的组织,社区通过开展议事协商会将养犬文明公约等关于社区养狗的规范通过俱乐部组织狗民们讨论,讨论过程中社区民警等相关人士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和听取居民意见,逐渐形成大家的共识。宠物俱乐部是一个居民自发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发展狗民会员、为狗民提供服务,组织狗民开展狗文化获得收入维持组织发展,社区通过公益金和场地,实现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同时通过宠物俱乐部实现对狗民的宣传和教育,参与社区关于狗的社区社会治理。当然,这种文化治理机制形成非常缓慢,需要有狗领袖、有组织能力、乐于公益的社会人士参与。但这种机制一旦形成,既丰富了社区文化,又实现了因狗造成的社区环境治理难题。狗文化是一种需要在社区内慢慢培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