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传记,就该像成龙这样写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七七_8ead

        这大概是我看的最快的一本传记了:《还没长大就老了》,一本由他人代笔的成龙的自传。

传记,就该像成龙这样写

        犹记得小学的阅读任务之一:读完《名人传》,这本书买了回来,兴致勃勃的翻开来,要了解一下名人的事迹,结果一共看了两页不到,就放弃了,大概当时还小,书的文笔对我来说过于晦涩了吧。可是后来,初中,高中,一次再一次的翻开《名人传》,都没有读超过两页的内容,由此对人物传记留下了深刻的阴影,觉得这种书一概枯燥无聊,读之乏味无趣。可成龙的这本传记,却一举打破了我的成见,这本书太有趣了,分明就是一部段子的集合,看的我笑的前仰后合,这本有趣的书背后是成龙这个人有趣的一生。

读这本书的缘起

        不知道何时开始,网络上对成龙的评论统一偏向了谩骂,每一篇有关他的报道下,写满了各种不屑的评论,我一一看去,全部都在指责他的人品,骂他好色,甚至送他一个浑号“房事龙”,少数为他说话的,站的角度也不过两种:一是情怀,因为他是很多人的童年,一是爱国,因为他对爱国这一点表现的很好,然而,即使这两点也有人大肆反击的,且不说他们。至于我,我对成龙向来是有好感的,因为我看了很多成龙的电影,关于他有无数诙谐幽默的记忆,每一个故事里的成龙,都是可爱的。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传记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人的一生。

        1954年4月7日,一个在妈妈肚子里待了12个月重12磅的宝宝在香港出生了,像无数那个年代的孩子一样,因为父母流落香港,得了一个“陈港生”这样普普通通的名字,却由此开始了一生不平凡的故事。

幼年的成龙“摘自《还没长大就老了》”

        年幼的成龙,是顶淘气的,在学校各种捣蛋,到底不爱学习,于是在各种原因下,父母将他送至了中国戏剧学院,那个时候他才六七岁。那个年代,进戏剧学院无异于卖身,师父即使将徒弟打死也是不用偿命的,在戏剧学院,练功习武,挨打受罚,与父母一别十年,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然而许是天生的性子,他在戏剧学院倒也算如鱼得水,和一众师兄弟生龙活虎的长大了。后来,被师父挑中,成了七小福之一,从表演戏剧开始,走上了演绎之路。

七小福“摘自《还没长大就老了》”

赤子之心

        从片场一个小小的武行开始,为了奔个前程,不顾性命的去做最危险的龙虎武师,也曾三番两次失意,萌生退意回到澳大利亚的爸爸妈妈身边,但终于不甘一身武艺被埋没,还是回到了香港电影片场。就像老话说的一样,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之人的,他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一炮而红。他这个人,红的着实有些与众不同,那个年代,似乎也还没有优质偶像这种说法,总之,他没有红之前,拍电影很拼命,红了以后,拍电影很任性,自己做导演时,会因为前一夜宿醉未醒而放所有人半天假,会为了理想的画面拉着全剧组飞澳洲,而这些,他的老板都纵容着他,只因为他拍的电影够精彩,够好看。

        他的任性,是一种孩子气的任性,在他还是穷武行的时候,在商场门口等人时随便看两眼,就被销售员冷言:“别看啦,你买不起的。”然而时隔三个月,他就突然大红起来,真是莫欺少年穷啊!他一点儿也不大度,专门带了一堆人去了那个柜台,手下夹道而立,他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进去,把柜上所有的衣服挨个试了一遍,最后大手一挥,全部买下,就带着所有人神气的离开了。当然,他不会再难为人家,只不过是让那个销售员为了叠他试过的那堆衣服好一阵儿忙活罢了。

        这个故事,我读过去印象深刻,始终难以忘怀,成龙的形象变得那么鲜活生动,谁也不是圣人,何况年少气盛的时候,谁还不争个一时意气?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大活人,不图谁夸一句谦逊有礼,宽容大度,只是一个喜怒哀乐,感情丰富的人罢了。

平凡而不平凡

        读完成龙的传记,最大的感慨就是,成龙这个人真是一身的臭毛病啊!但是,这个人怎么可以这么可爱!比起现在很多会跳会唱,多才多艺,优秀耀眼的偶像,他真是差的太多了,可若是说现在的偶像们都似云端的星星般闪耀,那成龙就如身边那些班中淘气的同学一样亲切。他年轻时为了拉风,为手下人定制统一的制服,买统一的车子,一开出去俨然是黑社会;走到哪里都是呼朋唤友,喝酒唱歌;这些行为是不是听着很熟悉?只除了聚众斗殴,他就和那古惑仔很像了啊!

        在没有读他的传记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很能打的拍功夫喜剧的人而已,又怎会考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而想想,就会觉得很合理,香港那么小,却在那个风云年代出了多少叱咤人物,洪金宝是他的师兄,梅艳芳张国荣与他相交,大家彼此都认识,很多人都是朋友,便是喝酒唱K,也是他们那些人彼此邀约。很多人评论在1997那个特殊的年份来临之际,香港人都多多少少怀着何去何从的茫然,过纸醉金迷的生活,无数的作品反应着当时人们的心绪,那个年代的人们,自有他们生活的方式,成龙的放浪任性也是如此。

越了解越喜欢

        这本传记真的很有趣,我忍不住向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讲述成龙的故事。这本书本就是以成龙自己讲故事的口吻,由一个一个的故事集成的,读的时候,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忍俊不禁,心中感慨居然有人可以活的这么精彩,这么欢乐!但回过头来才发现,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是欢乐的,这些故事里有他因为事故而重创,生死关头走一回的时候,有他因为闯荡好莱坞失利而沮丧的时候,也有他因为武行身份的卑微而被恋人的父母看不起的时候,只不过,这么多这么多的不快,被他回过头来毫不在意的当趣事讲给大家听时,变得轻松而幽默,让人忽视了经历这些时的他的落寞。一个将苦难毫不挂心,始终满腔热情向前看的人,叫人怎么能不佩服?

史泰龙和成龙“摘自《还没长大就老了》”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在这本书里,成龙忆及了那段令他声名扫地的旧事,反复表达了对林凤娇的歉意,读到这些肯定会有人说他最应该道歉的是小龙女,然而,他真的没有。他提到的是对林凤娇的亏欠,所有指责他的人都怪他太狠心,不肯认小龙女,让她缺乏父爱,成长过程中背负太多压力而渐渐走偏,然而读完他与林凤娇之间的相恋相处,和林凤娇这么多年为他的默默守候,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成龙坚决不认小龙女,反而因为小龙女事件更珍惜林凤娇。小龙女无辜,林凤娇又何辜?总之是成龙的错,所以他在错误已经不可弥补时选择坚定的维护林凤娇,而不是同时伤害两个人。

        何况伤害小龙女,让她背负更多的是利用她的身份炒作的媒体,是许多不饶人的利口,她也曾安静的度过童年,又是谁将她曝光于镜头之下?而如今,房祖名待这个妹妹很是亲切,背后正是林凤娇的大度和成龙的默许,他们不想将恩怨往下一代身上牵扯,又是谁死咬着不放呢?

一家人“摘自《还没长大就老了》”

清者自清

        看完这本书,我更喜欢成龙了,即使因此和身边的朋友发生口角,我也想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在这本书里成龙解释了一些造成他“好色”的形象的事件缘由,当然,这只是成龙的一家之言,不可全信,但我却愿意信他,因为我曾看过一段韩国综艺节目,由与他合作过的金喜善接待成龙这位嘉宾,全场互动中,金喜善完全是将成龙当作亲密的大哥对待,在成龙被问及合作过最漂亮的女明星是谁时,金喜善小动作不断,牵袖子,假咳嗽,挤眼睛,一脸期待的小女孩神情,我以为,不是将对方当作亲密的人,是做不出来的。而这,正好说明了成龙的为人,若他真的是好色的流氓行径,以女孩子的敏感,定是敬而远之,即便有利益合作,也绝不会深交的。

        我们不过是一些吃瓜的旁观者,更不应该以一两篇的报道就言之凿凿的认为他这个人怎么样,而抹杀了他所有的贡献,只有他身边的人才更有资格评价他。很多事情,包括他的感情事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本无旁人置喙之地,而我们,不是不可以发表看法,只是在话说出口前,更该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不信不传,不实不传?慎言是君子最重要的品德。而语言暴力,网络暴力已经太多,谁都不是完人,若每个人在评论别人之前,都能先反观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同时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许出口指责的话就不会那样锋利伤人。

        这本书,是一位叫朱墨的年轻女孩所写,她因为工作得以跟在成龙身边一段时间,听成龙讲故事,看成龙做事的日常,她觉得有趣,想把成龙大哥的故事给我们分享,成龙也就让她去写了。也许正是这样一个人执笔,这本传记才如此风格鲜明,引人入胜。

        如果你喜欢成龙,推荐你一定要读这本书,如果你不喜欢成龙,也请你一定要读这本书,因为,不了解就不应该随口评价,我们该为自己说出的话负责。

        最后,再强调一遍,这本书真的很有趣,即便当“笑话集”来看,也不遑多让,真的希望所有的传记都能如此妙趣横生,令人读之忘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