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庭院互助养老,我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上月29号早上六点,被小姑从睡梦中挖起来,胡乱洗漱一下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回农村老家。爷爷奶奶留下的土砖房已经倒塌,再不砌新房,国家就会收归集体。几年前叔叔姑姑们就和我们商量着一起建房互助养老,前些时候终于确定了初步设计构想和预算,约定月底回去丈量具体尺寸,与承建方敲定合作细节。
正面爷爷奶奶的老房子原本是地主家的正房,坐北向南,门前一大片平整的水田,视野开阔,当地人说是极好的风水宝地。这个时节,正值水稻抽穗,清风徐来,一片青色的海洋翻起嫩黄的波浪,含着隐约的稻香。山脚下,水泥马路逶迤蜿蜒,沿路散布着小村落。最抢眼的是那些新建的别墅,镶嵌在碧野之中,白色的外墙瓷砖和错落有致的红色的琉璃瓦屋顶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
村里的乡邻得知我们回来量地看房,纷纷跑来现场观看、建议,表示非常欢迎我们回家常住。这无一不是爷爷奶奶的余荫。爷爷在当地颇有名望,从小饱读诗书,随祖爷爷学习医术。十三岁爷爷单独出诊,二十岁在镇里开医馆,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中医,眼科尤其拿手。大锅饭时代,爷爷曾任公社书记,后调到县城任职,三十多岁病休在家,重开药铺,很多远地的病患前来看病,十里八乡的芳邻们身体不舒服都会找爷爷看病开方。爷爷奶奶都很善良,不仅药价收得便宜,时不时还接济穷病人。有个远地的贫困病患在爷爷家疗养半个月,爷爷没收一分钱医药费,人家回去时倒拿二十块给他的孩子上学。那个病患养蜂为生,每年都会送蜂蜜给爷爷做丸药。爷爷去世后,他依然送蜂蜜给公公这群姊妹。同村人家里有点困难,和奶奶一聊,奶奶经常跟着流泪,然后给人拿个一百两百。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讲他们的仁德义举,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
侧面对于爷爷奶奶的老家,公公八姊妹乃至我们这些后辈都怀有很深的感情。从我和老公在一起,直到奶奶过世,我们一直在爷爷奶奶家过年过节。奶奶身体硬朗,几乎不让我们插手家务,每年冬天还手工制作许多乡里豆腐和腊鱼腊肉,给我们回程带走。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节,奶奶用荷叶锅蒸了一锅柴火芋头米粉老鸭肉,香甜可口,滋味十足。奶奶做的东坡肉和霉豆腐更是一绝,东坡肉皮酥肉烂,霉豆腐香辣细滑,是我们念念难忘的佳肴珍馐。
第一次到爷爷奶奶家,看到满屋子长辈,我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紧张。但爷爷奶奶家风亲和随便,不讲虚礼陈规,不讲繁文缛节,很快我就觉得轻松自在如鱼得水。大人小孩几十口人吃饭,奶奶就摆一桌菜,喝酒的几个坐着,其它人站着吃。奶奶从不劝酒劝菜,大家也不会谦词推让,想吃什么吃什么。但奶奶心明眼亮慧质巧手,对我们的喜好了如指掌,我们总能在餐桌上找到自己喜欢的菜肴。
爷爷奶奶去世后,那种亲随的家风也被沿袭了下来。除了结婚或过年红包,任何其它喜事或平常聚会我们都不会买礼物,往往家族群发个微信,说个时间地点,大家空着手就去了。大家没有任何心里负担,聚会也非常愉快。每到节假日,我们大家庭都会聚会,我们也经常几家一起旅游或一起过年。如今我们能计划在一起互助养老,能有这种凝聚力,爷爷奶奶功不可没。
其实,以我们的年纪,养老还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但是,我们非常期待那一天,相信那会是另一段美好生活的新开始。我们规划着建一座四合院,中间的天井养花植草栽点果树,挖个小池养点睡莲小鱼,打造一个美美的庭院。满叔还有两亩田几分地,到时挖深水田,植点甜藕,养鱼养螺。地里种点蔬菜瓜果,放养鸡鸭。没事大家一起去田地里干干活,去附近的大山挖挖草药,去水库边吹吹风,白天在家打打牌喝点小酒,晚上读读书就着粗茶写点文字,这日子神仙不换呀。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愿天从人愿,心想事成!
邻居家的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