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幽州台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天地为之动容
初次与你相遇,余生请多指教
世界上1%的人关注了我
感谢你也是其中一个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诗人,曾任右拾遗,故后世又称陈拾遗。曾两次落榜,文明元年(684),这时他24岁,终进士及第,之后于垂拱二年(686)和万岁通天元年(696)两次从军出征,后因被武三思陷害,冤死狱中。其诗风骨峥嵘,苍劲有力,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旖旎纤弱的风气,对于初唐到盛唐诗风转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历史选择了陈子昂,他光荣地完成了这个使命。
陈子昂第二次从军出征时,正是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朝廷,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而武攸宜此人刚愎自用,胸无韬略,致使前锋屡败,陈子昂直言进谏,惹怒武攸宜,被贬为军曹,郁郁不得志,此时,他登上幽州台,满怀悲愤,遂写下这首《登幽州台歌》,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天地为之动容。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自己以前未曾遇到圣贤之君,之后还能不能遇到,估计不大可能了,天地之大,人生短暂,自己满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一身才华,却无英雄用武之地,时不待我啊!
长短不齐的句法,苍劲奔放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节,慷慨激昂的调子,读罢令人动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茫茫,巨大的时空之下,是他独自一人,面对着永恒的时间和空间,一种悲天的孤独涌上心头。
他发出来痛苦地呼喊,时间无穷无尽,人生却是如此短暂,在这短暂的人生中,贤明的君主难遇,懂我的知己何在?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也不过是一粒细沙。
他对时代如此热忱,时代却留给他无限孤独,这一年,陈子昂辞官回家,却被迫害,冤死狱中,享年四十二岁。
原来,孤独只是一个人的狂欢。
俯仰古今,瞻望未来,一种生不逢时的悲哀油然而生。
这首诗,道出了历代以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伯乐难遇的孤独,时不待我的焦灼,悲怆中满是豪情,激愤中满是无奈,慷慨悲凉,震慑人心,让人深思,堪为千古绝唱。
诗人已去,即使沧海桑田,每当人们吟诵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依旧会想起,在幽州台悲歌痛哭的孤独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