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花开之音云梦阁

在要账中见人品

2018-07-30  本文已影响147人  江苏阿康

昨日,看简友王李军在微信中谈租赁钢管要账的苦,我深表同情。

该友友几经坎坷,然而为了家庭,艰苦创业,却又遇到了当今社会上一些不地道的人,欠账有的久拖不给,有的打折扣。

人啦,这是怎么啦?

看王李军的无奈,想想自身的经历,对做生意要账也深有感触。

自九十年代初,我与爱人就一直在做点生意。做生意,做的顺当,确实能比上班拿死工资强,然而做生意让人最烦最疚心的就是要账了。

九十年代初,我在乡镇中学任教不久,响应当时机关事业单位办企业的号召,我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学校干起了勤工俭学,个人筹资办起了本县第一个棉纱手套厂。那时候小厂也有三十多人,生产的手套销售主要有三个渠道。

一是逢街时,带领工人拿到集市上去零卖和批发。由于上街设摊,另开补助,因此工人都愿意去,厂里于是轮流排班,这方面都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的生意,因此不愁要账。但是,这笔收入仅能解决几个人的月工资,这个渠道销量不大。

二是放到乡村和县城的商店或商场代销。当时县城百货公司有个劳保用品专柜,县劳动局的劳动服务公司有个劳保用品专卖店,这是当时全县最大的两个劳保手套销售点了,其他代售点销量都不大。

然而县城这两个代销点都是国营的,卖是能卖些,但既要卖人情,又要在收账时请客请饭或送些小礼品,而纱手套利润是很低的,往往一顿饭一吃,一批手套的利润就所剩无几了。因此,我当时倒挺愿意跑乡村代销点的,那些点销量虽小,但是要账不难,乡村小店的乡亲都很朴实,不仅不要另外花费,而且一般不欠账。

三是直接推销到厂。直销到厂,对于我们小厂来说,确实不易,那时个体和私营企业成规模的全县基本没有,县里用手套的主要是国营的县水泥厂、化肥厂和一农机、二农机,面对当时政弊,攻关很难。

手套利润低,我们也谈了县内的这几个厂,可是人家原来厂里跑采购的都有路子,找人放进去一些,由于利润还不够请客的,人家也不待见,只好作罢。

于是我下决心跑大厂,找大客户。在大哥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南京市大厂区,找了个牛B的化肥厂,说年用量达三十万双。与那厂长谈好用量和价格后,送去了几批,数千双,待到要账的时候就难了,在给了一半货款后,余款跑了若干腿,也没要到几文,而且每次去,还要给那厂长带上一些土产,否则人都见不到。到了最后,有千把双直接不去要了。

办手套厂两三年,沒赚到多少钱,但让我见识了市场。后来,我吸取了办厂的教训,只做在店里一手收钱一手交货的买卖,让爱人承包了她所在公司的针织品柜,又到别的商场承包了两个服装厅,业余我再捣腾些酒和手套,只做那些不欠账的买卖。

想那些年,顾客和做生意的人都比现在人诚实多了,我记得我爱人卖东西,标价利润一般只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顾客做着做着都变成熟悉的了,大家心里都有数,也还不了什么价,也不欠什么账,有时顾客少给一些,也就不要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意一开始,虽有些人死还价,但是生意尚算好做。近些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不诚实的人和老赖层出不穷。

12年与朋友合伙开了个公司,卖卖酒,由于办公司没有经验,管理上也碍于情面,放不开手脚,一年多下来,外面拖欠了不少账,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象王李军说的那些老赖现在还有三四十人,还有数十万货款打了水漂。

人啦,怎么总有那么一些不地道的呢?

13年底,由于我爱人担任公司董事长,不能眼看着公司烂下去,只好由我爱人接盘过来亲自打理。

针对那些欠账久拖不给的,如有实在困难的,有个病儿灾的,只要他说清楚,咱知道了后,就少收点,或者不要了。

可恶的是那些老赖,人模狗样的,成天开着车,人五人六的在外面玩,他有钱就是不给,你打电话,他不接,有的干脆换了手机号跑路了。有时真想逮到这些人,一棍子把他敲死,然而细想一下,与这样的人计较,也实在不值!

回想王李军的无奈,以及自家的经历,感觉当今社会,一些人在品行上远不如改革开放初,若与改革开放前比,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人啦!无论做生意,还是做人,都应该以诚为本,从生意往来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在这么多年的生意往来中,我和爱人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即使在13到14年接盘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为了还上我从亲友处借来的投资款,我宁愿亏本上百万处理了货,也连本带息还上了亲友的钱,也绝不失信于人。

因此,我奉劝那些老赖们回归做人为善的本性吧,找回诚实的自已,也许还可以让自已和子孙日后堂堂正正地做个人。

在要账中见人品 在要账中见人品 在要账中见人品 在要账中见人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