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收藏

《深度学习的艺术》读书笔记

2014-11-28  本文已影响426人  地极

十几年的考试生涯,虽然一直不属于学霸级的,自认为也不属于学渣型,不过总觉得自己在学习的方法上面还是有所欠缺(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完全没有如何学习的一个完整概念)。

看到这本《深度学习的艺术》被“艺术”两个字吸引,结果越看越有种自己这么多年的书是怎么读过来的感觉。

花了点时间,先用一张图小结一下全书的主脉络。需要重点提一下,最重要的驱动力在于“求知欲”或者说是对某些事情存在问题。

提问,解码,操练为基本流程,融合为横向终极大招。

知识结构

还是挺认可这套学习方法的框架,对于大部分阅读类的知识,走到解码完成基本就差不多了,至于后续是否能够修正,和其他知识融合还得看是否值得去“深入”了。


对应书的内容结构,笔记详情如下:

一、提问

[构建主义]学习模式有别于国内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主动构建起有效的知识体系。所以对于[构建主义]而言,提一个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是一个知识体系构建的原点。这个问题会驱使自己 调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识、完善/新建知识结构。

回想起最近读几本书时候的心态有些浮躁,就在于读着读着就开始赶进度,想要尽快读完,忘记了当时打开这本书时的目的和问题,最后时间花了,书读完了却没有实际意义的所得,除了有那么一些零星的感悟,构建不了新的知识结构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二、解码

对于解码这个环节,作者强调的很重,究其原因在于解码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价值

a.基于样例进行学习

b.让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

解码有深浅之分,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目的还是要采用不同的解码策略或解码层次。这里作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三层次:

a.原意理解:从字面理解,记忆,能够意识到即可

b.客观评价:带有自我态度/价值观的对比评价

c.目的性拆解:根据自己所需的知识,拆解材料,提炼其中自己所需的部分

同样作者也给出了三个进行解码的思路:关注过程、进行延展探索、更多的比较不同。只是我觉得这几个方法实际上在驱动力明显、问题清晰的状态下完全会主动触发。

三、操练

正如作者 那句话“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取决于你能够调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而从掌握到能够调用利用操练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提前验证、获得反馈、提升熟练度的过程,但是确实未必都能很方便的进行操练。

两种我觉得有意义的操练方法:

a.写作:写作本身能够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将其尽可能理顺,在需要的时候还能逼迫自己更深入去思考,探索更多内容,让信息组成体系关联起来的良方。某种角度也是一个标准行为“逼迫”自己更深入的探索和关联知识的方法。

b.设计式操练:设计式操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去尝试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调用知识进行组织和关联,不仅能锻炼老知识还能学到新知识。

四、融合

知识体系的融合可以通过三种基本方式进行,相似性、互补性和启发性。这三种方式玩法还完全不一样

相似性:作者又叫“印证”,是不同的知识体系内的知识存在相似的部分,彼此相互印证,主要是一种归纳规律的方法。(比如数学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艺术创造的方法相似,能够相互印证/探索创造的方法)

互补性:这个主要是增加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深度。

启发性:用已经成熟的知识思想去启发其他领域的知识,协助探索其新规律。

小结:

这本书读完后即喜悦又紧张,其实我不是很在意其中的很多细节方法,但对于学习的方法没有一个框架进行指导,这件事紧张半天,好在现在心理已经有数。剩下就找机会好好实践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