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舞彩漫步思故里,浅山回望已酩酊
□郭树宾
隆尧老家隔壁的刘通庄又过会了,
而我与妻正在蒙蒙细雨中漫步舞彩浅山,
欣赏另一番秋色,怀念另一份风情。
穿过层层比集会还热闹的农副产品水果摊,闪过右首遒劲的“山里辛庄”四个毛体大字,抬头便是宽约两米的平缓木栈道,再轻抬腿慢落步,小心沿着时而砾石杂陈、时而油松横陈的土石路拾级而上,两旁正值火红烂漫的元宝栌便一排排多了起来。
早就听说舞彩浅山是北京赏红叶的小众打卡地之一,景色堪比香山坡峰岭,而且也没有八达岭摩肩接踵人从众的尴尬景象,却不料遭逢了一群欲与红叶媲美的“好色之徒”在“搔首弄姿”,或抖音或火山或快手,抑或十级美颜堆笑自拍。
估计是见我手端大炮辗转腾挪貌似专业吧,好几个一脸假笑的老阿姨凑上来,学我取景角度,看我所拍景色,还求我帮她们用她们的手机轮流拍照,再变换各种姿势合影……
大概中午时分,好不容易“逃离”了红色重灾区,秋雨却渐渐紧促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躲进前面的小亭子避雨时,巧遇一对儿在京生活了20多年的隆尧老乡。
一聊天才知道,她们竟然还赶过四月初三的刘通庄会和四月初五的南鱼会,却不知道十月初七的刘通庄会。
说起赶会,我们不约而同回忆起那些年赶会的场景:
挑着挑子摇着拨浪鼓卖泥模螺丝糖的,撂下担子临街支凳子剃头刮脸的,身披白大褂搭起红十字扎行针拔牙的,拿着大木尺量尺寸掐着布边撕的确良的,肥猪牛羊乱叫驴马骡嘶鸣、把手揣在衣襟下讨价还价的,还有趴在那半天舍不得离窝的小儿书摊,以及让人流哈喇子的煎饼馃子和只有在大会上才能看到的酸枣面……
当我们聊起这些年的会上除了琳琅满目的成品衣服和各式鞋帽,以及天南海北的水果蔬菜,早就没了布匹市、骡马市和小儿书;而且过会也成了亲朋好友相聚的酒会时,我突然暗自苦笑,“若在老家,这个时间点儿,我可能已经酩酊了吧!”
当地网站这样描绘,舞彩浅山以浅山步道为纽带,以山体、水系、景区、田园为载体,在浅山区创意构建五种色系主题景观,形成一个色彩斑斓的“一带五区”休闲产业带,书写“青山一脉舞彩绸”的美丽画卷。
一位陪友人采风的当地人介绍说,这里自古为钟灵毓秀之地,建有皇家行宫御苑,名胜古迹更是闻名遐迩;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自然景观成为顺义浅山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亦是建设首都慢生活区和展示顺义之美的理想之地。
可能大多数文人墨客钟情香山,垂青八达岭,而像我等已届半百之人,已无“不到长城非好汉”气概,只想趁着腿脚还利索,尽揽六朝古都名胜,尤其是故都那欲罢不能的迷人之秋。
好在舞彩浅山果然名副其实,还没怎么出汗就到了山顶,极目远眺,又是一番赏心悦目景致,果然行到高处眼更宽!
都说红花需要绿叶陪,殊不知花落之后,傲立枝头被风霜侵染过的绿叶,渐次由绿到黄,进而慢慢变红,亦更加芬芳妩媚。
我们心有不舍地慢悠悠走下木栈道,穿过一人多高的蒿草,下得山来再回望浅山,但见簇簇红叶绵延百里,染红了大半个天空。
路旁趴在草丛里刨土打滚儿的老母鸡,过于嘚瑟而卡在铁丝网上的南瓜,似在枝头炫耀的红富士,以及躺在路边晒太阳的金黄玉米,竟然那么从容,那么安宁。
我想,郁达夫并不是不喜欢“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或许是因为身在南方更加留恋六朝古都“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