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爱的另一种诠释
---我眼中的怪大叔-蒂姆·波顿
提到蒂姆·波顿,总会让人贴上哥特、诡异、迷离、梦幻的标签。在众多好莱坞导演中,我唯独对他偏爱有加,我想这大概与我自己内心喜欢黑暗,向往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幼稚的心理有关吧。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僵尸当道,怪人横行,然而一定会有一束温暖的光,透过这张看似黑暗恐怖的屏障,撒向你的心底。
我一直认为他是通过电影来讲自己的故事,通过电影来映射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自己世界里的神悲情的浪漫主义者都有一个孤独的,不被认可的童年。从《科学怪狗》里的维克多身上,不难看到他幼年时的影子。那些沉浸在自我幻想里的时光,那些无法与人诉说的想法,没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怎么能有如今天马行空的波顿世界?也许就像生物进化一样,自我封闭往往才能造就特立独行。
《科学怪狗》他自己就像他电影里的那些角色一样,虽然外表可怖,内心却十分稚嫩,更有常人的感情。他经常在电影里用一些反差来告诉大家他不能融入社会的原因:在《僵尸新娘》里,他告诉你骷髅世界或者可怖的阴间反而会有欢声笑语,而人间却充满着算计与迫害。在《剪刀手爱德华》里,那个人造怪人爱德华,十指皆为利刃,却心灵手巧,热于助人,然而这种善良却并不为小镇上的人接纳,他们的挖苦、排挤,让原本以为自己可以跟大家愉快的生活在一起的爱德华,最终只能回到那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古堡。在他的潜意思里,还是想把自己保护起来,他还是那个透着木板看世界的孩子。
《剪刀手爱德华》而来自死亡的孤独,是他渴望的另一个极乐世界,是他亲近死神的一种乐观表达。因为我从大叔的电影里,看不到他对死亡有任何畏惧,倒是品尝到了那么一点随性的向往。《大鱼》里爱德华·布鲁姆儿时跟小伙伴一起去寻找女巫,当他从女巫的盲眼里看到自己死去的情形时,那个微微扬起的嘴角,玩世不恭的一笑,让我印象颇为深刻。于是我眼前突然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人,手挽死神,向他倾诉人间过往,仿佛这一刻,懂自己的人终于如期而至。
《大鱼》疯帽子也罢,查理也好,爱,是孤独的另一种诠释,宛如爱德华剪刀下易融易碎的冰雕,可以萦怀,不能相依,即便富甲天下、手握大把的巧克力,仍不过是满天飞雪中痴求温馨与甜蜜的弃儿;亦或是艾米丽不惧百年光阴穿越到现世,最后在心爱的维克多的婚礼上的一个无奈的转身。
《查理的巧克力工厂》 《僵尸新娘》他用调侃的口吻描绘孤独,却从不故作高深;他不爱改变,但凡改变了,必然不是因为别人要他改变。孤独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常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人的疯狂,是另一人的日常”
孤独对他来说,是一种常态约翰尼·德普为波顿的自传《Burton on Burton》作序:“我还能再多说什么?波顿是我的兄弟,我的挚友,我也是他儿子的教父。他是个勇敢的人,他拥有举世无双的灵魂。即使前方是世界的尽头,我也心甘情愿和他一起走下去。而且我非常确信,他会作出与我一样的选择。”
很庆幸这样的大叔,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不是踽踽独行,曾经有人说“上帝把德普赐给了蒂姆·波顿”,我不苟同这种说法,他们两个人,应该枯藤老树,青灯古刹般的惺惺相惜吧。
“他其实一点都不怪.我们只是还不够懂孤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