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安慰人时别说错话

2020-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英中老邢

我们常常会为“不知如何安慰人”而纠结,在别人遭遇挫折和伤痛的时候,安慰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有些话我们以为是好意,但恐怕对方并不这样认为。

或许你跟我一样,一心怀着好意想要安慰别人,却对着一张难过或哭泣的脸不断说错话。明明想通过安慰让对方情绪好转,最终不自觉地伤害了他人,那么有哪些话在安慰别人的时候不能说呢?

最近看了一些有关安慰的资料和视频,归纳整理如下:

不合时宜的正向激励

当你面对悲伤的人,过度积极或乐观的安慰方式,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尤其是时间不对的正向激励,只会沦为陈词滥调,拉开彼此的距离。像“加油喔”或者“我相信你一定会好起来”,因为这样反而给别人压力。

过分同情

“你好可怜呀!”,这句话只是同情,不是同理。大部分正在经历伤心的人,仍有强烈的自尊心,并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与怜悯,只有适度表达同理,才能够让他们觉得你愿意支持他。

比惨式安慰 

“你这算什么,我比你更惨”,比惨式安慰是生活里最常见的一种安慰误区,一句我比你惨剥夺了对方宣泄情绪的权利,低估了别人难过,也夸大了自己的痛苦,似乎只要有了对比,对方的痛苦就变得不值一提,这种比惨的逻辑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不被理解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它完全否定了对方情绪合理的地方,还将对话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假装懂得式安慰

有时候安慰者为了表明立场,会急于表现出能理解对方,还没有听懂对方的心结就匆匆抛出自己的安慰,但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心智状态,价值标准都不同,彼时彼刻你不是他,未曾涉身经历又怎能轻易的证明对方的感受呢?

“你的难过,我懂”,这句话的陷阱在于每个人受的痛苦都是独特、深刻,而且难以替代的,不要在受苦者面前扮演专家的角色,更不要用自己曾经受过的痛苦去比拟对方目前正在承受的痛苦,因为这两种痛苦根本就没有办法相提并论。

过早脱口而出的我懂,看起来是听懂了对方的倾诉,其实只是条件反射的输出同情,这样的安慰就像速食食品轻而易得,但很难抚慰一颗渴望温暖的心。

居高临下式安慰

当一个人向你倾诉痛苦,这意味着他主动做出了示弱的姿态,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暴露给你,此时最残忍的话就是,“没什么大不了,你要坚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并不算难,是你自己不够强。

当一个人已经深陷痛苦的时候,如果连持有痛感都被视为太脆弱,无疑是一种二次伤害。这样的安慰其实是在否定他人痛苦的合理性,轻视他人的感受。而对于一个需要安慰的人来说,态度远比事实更重要,他们最不愿听的就是大道理。

急于解决问题

“你可以再试试看”,这句话着重于解决问题,急着给出建议,但有些问题暂时无法解决,未来也不需要解决。承受痛苦的人,目前人在痛苦中还不到要解决问题的阶段,也不需要你未必有效的建议。

根本没用的干话

更多的时候,我们处于一种不知该说什么而又不得不说点什么的状态。

“你要往好处想”或者“你要乐观点”,这些话对正处于低潮的人来说,无异于是失控的正面思考。如果对方此时此刻无法乐观,你又何必硬要拉着他回避内心真正痛苦感受呢?

看来安慰确实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并且比较容易跑偏的场景。那到底怎样才是恰当的安慰呢?

当安慰别人前,首先确定自己心怀善意,这样就会让我们在付出关心时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

倾听

我们都误以为安慰的目的是要减少对方的忧虑,但事实并非如此。安慰别人,真正的目的是要对方知道此时此刻有人愿意倾听,失意的人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情绪树洞,而不是一个什么都懂的人生导师。

陪伴

很多事情只要说出来伤口就已经好了一半,安慰并不总是需要言语,当他还没走出情绪漩涡的时候,无声胜有声,一个默默陪伴他的身影就足够了。

接纳

接纳是需要同理心的,知道他的难过,并理解这件事对他来说是有多么的重大,让他知道你的情感天线正在努力的跟他产生共鸣。

行动

说一千句不如实际去做一次,安慰一个人的最后一步就是通过实际行动为他分忧解难。即使提供不了什么具体帮助,有时一个关心的小动作,例如送花或小礼物,会让你说不出口,但很想具体表达的安慰,产生很大的效果。

一些恰如其分的鼓励,也许会有所帮助:

“没错,了解这事情让我对你刮目相看,我觉得你比以前更勇敢了”,

“我看着你走出之前的各种困境,现在会觉得很苦,但我知道你可以安然度过”。

安慰是人生的润滑剂,能帮助我们在脆弱的时候变得坚强。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愿意安慰别人的善良一面,也有需要被别人安慰的脆弱一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