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界的“抑郁症”
看着窗外,突然感觉世界只剩自己了,就这样忽略了所有,看着猛进向前奔波的车辆,大家都在努力的追跑着人生,生活真的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停下来去安静的观思世界。
此刻,我安静了,如果累了,就这样不想说话,是否有人能懂我的沉默?但是他们绝对想不到我的所思所想。
浅谈文学界的“抑郁症”我想到了“抑郁症”,对,就是它,为什么思想丰富且敏感的人,总是常态化的拥有抑郁的心情,因为他们在为世界伤感,世界给予它的感知,并非它敏感的神经所致,而是有违人性需求的事情在围攻袭击它。
我想到了很多文学界的著名诗人作家突然结束自己的生命案例,拿起手机百度“诗人自杀抑郁”,我不仅看到了海子、屈原、三毛等国内古今的文学家,还看到诸多国外的文学家也是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世界。
这让我有点释怀,原来这个现象很普遍,仔细想,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作家眼中的自杀的意义已经和常人赋予的意义有很大不同,比如波兰裔美国作家科辛斯基在绝命书中写道:“我想让自己比平常多睡一会儿,这便是永生。”
日本的芥川龙在遗书中留下这么一段话:“现今我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冰一般透明、又像病态一般神经质的世界,自杀给予我们的若不是快乐,也一定是平静祥和。”这位文学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常常伴有极度幻想,这种臆想是由思想混乱且高度想象而导致的结果,对于沉浸在文字世界里的人,脑细胞又处于不停的活跃沸腾,出现思想混乱是很常见的,只是臆想是思想混乱的最高级化,因超过了自我的精神承受能力,无法自行消化,形成了很严重的困扰与烦恼,所以想到了逃离,那就是“死”。
部分作家留给了世人关于自杀的解说,也有部分作家悄然无声的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但是,他们的作品思想能够反映出他们的生活处境和对待生命的态度,我们从中能够感知或者推断出他们大概的自杀原由。思想是一步步积累的,意念也是一步步形成的,这种意念在常人看来是绝境,在他们看来是却是解脱,或许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我相信,自杀的那一刻,他们的心是极其淡定的,带着对世俗的厌恶,带着对生命安息的向往,他们静静的走了。
这种方式,固然极端,却不得不承认它也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解释,对其结束生命的意念赋予了另一番意义。至于这个意念走向是好是坏,我个人认为没有界定的标准,万物都是两面性,有得就有失,对于作家,收获了文学成就,就要经历身心倍受煎熬的过程,然而走入死亡的作家,是因为他们走进了思想旋涡的深渊里,找不到出口,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最终为了摆脱困境而出于自救选择的一种出路。真正爱文学的人,必定要经受精神的洗礼,但不是注定就会误入“抑郁症”的道路,它只是人群中的一部分,无论是文学界还是其他生活圈子都会存在。抑郁症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生活如此复杂,如此不易,谁又能保证自己精神不会有问题呢。
出现这种精神障碍,是自我与外界相作用相矛盾的结果,大部分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内因就是人类的情感需求,当内在需求与外在给予相平衡,人才能拥有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反之便会造成困扰。生活虽不是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有些时候需要我们扛着,但心里负担因超重而无法释怀的时候,在长期的压抑下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于是开始重识人生,重新定位,观念和想法也随之在逐步改变,然而,最可悲于努力的改变始终未见明显好转,多数呈现出人和事不见起色,反而走下滑路趋势,这样反复的再度绝望会使人丧失了信心与恒心,这种持久的心理战实在令人身心疲惫,度日如年的精神煎熬,实属折磨。
当真正深陷抑郁的低谷里,是很难有准确而有效的解救办法,靠患者自己摆脱已经很难了,因为抑郁的状态因常态化的锁定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这种习惯不止是情绪低落的习惯,还有思维的局限性也固定了,此时,外界的说教作用已大大降低,甚至没有丝毫作用。旁人所讲的那些大道理小道理,他们也能够运转自如,只是对于现状的自己,他们已经陷入了深深地无力感。
抑郁是人的一种正常情绪,但是万事有度,一旦量变便会产生质变,抑郁症就是抑郁情绪持续时间长达数月以上,以致于自己最终难以走出这个模式,形成定势。这与心理学中的行为疗法是一样的道理。一种行为在长时间的操作下便会形成定势,消极行为和积极行为都是如此,因此治疗抑郁症也常用行为操作法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
只是现实中,抑郁的情绪常被周边人忽略,不被他人注意,也包括抑郁症患者自身也会隐蔽这份痛处和苦恼,以致让他人也很难感知。在悄悄的日积月累下,一切都在深深蔓延,最终发展到了严重程度,丧失部分认知功能,以不可思议的行为告知了世人,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想要对他们采取施救,必须具备一位全方位能读懂患者的人,包括情感矛盾、人格分化、认知理念等一系列问题,都能在细节里发现并找出,然后采取相应的办法去解救。然而生活中有几个朋友圈能有这样的朋友?且在这个范围里,又恰巧能有几个朋友的朋友患有抑郁心结?且愿意为之吐露心声的又有几个?所以,对于有抑郁心结的人,无法承受内心苦痛的人,最好找心理咨询师谈一谈。
抑郁症是从抑郁情绪开始的,很多人都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怕别人知道和取笑自己,甚至有些东西根本就无法开口,所以压抑心里积攒着,轻生的想法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间的情绪失常所萌生。所以,很多人之前并未发觉自己已经倾向了抑郁症,这也是抑郁症的潜伏期往往不易被发觉。
其实,我认为每个抑郁症患者都是一名“文学家”,因为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思维特点和性格,情感细腻,深思熟虑。众所周知的文学家会以文表达自己,其他并不是文学家的抑郁者,他们内心里同样也住着一位文学家,总之,喜欢思考事物、认识世界的人总是拥有丰富的感情思维,而思索的同时,更加深了思维的深度,这就是为什么搞文学的人们精神比较深层且容易走向思维极端的旋涡。他们不接受模糊的世界,他们要清清楚楚的看懂这个世界的模样,才能安然面对。
那么,我们来谈谈文字,说了这么多,大家千万别片面的认为文学是悲剧,万物都有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字也一样,你去钻研它,它是能够带给你舒心与快乐的,走了极端的文学家,除了受文字世界的力量以外,还有他们自身客观的人文环境也是导致他走向自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文学家所遭受的变故比较多,受刺激比较大,遇之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对于自己来说比较难突破的“点”,任他们思维开阔丰富,也难免多少会受那个“点”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处“思维与行动存在距离感”的地方。所以文学界的自杀都有主客观的原因,文字力量只是其中一个要素,我们主张在文学开拓的路上,要客观分析问题,避免走向思维的极端。我们要勇于面对万物的弊端,摆正心态去承认它,放开心胸放开眼界去吸收事物的优点。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世界的美好所在。
探索文字会很累,但是它能让你对生命有更深刻的感悟和认识。有效的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文学对其精神与思想进行精细的剥离与刨析,自然累的同时,你也会填充原来空洞感的生活和轮廓式的思维,这会让你内心更充实,生活更饱满,思维的不断丰富,也会对你自身的行为有指导意义。文学丰富着我们的精神,而我们的生活正需要这种精神做支撑力。
不论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来对待生活,用积极向上的观念诠释不满,遇到想不通的事情,不要把自己逼死,这个时候,就该懂得取舍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心结为主,其余浮华的东西可以不那么在意,人生时刻都在处于选择中,我们一定要选择利于自己健康的事物。这样,才是饶恕自己。
懂得什么该拿起,什么该放下,才是智者,智者就要把每一件事都要看成七八分重,千万不要把它看成全部,超过你的生命。
最后,希望文学界的抑郁情绪可以合理发展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