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而为也而不为
屈原在跳入汨罗江时,怒问苍天:
女娲蛇身蛇心,天,你为何要教她造人?给人布下邪恶的种子?
鲧无德无能,天,你为何要派他去治水?
大禹辛劳治水,天,你为何却要让他受尽折磨?
益有大功于世,天,你为何却要教他被启杀害?
羿残暴放荡,天,你为何成全他夺了相的帝位?
舜屡次受害,天,你为何不惩罚邪恶的凶手?
夏桀昏暴无行,天,你为何不用雷电轰击,杀掉这个暴君?
天呵天……你永远都在昏睡!你给人间留下了多少不平?
太甲杀害了伊尹,为何太甲反而做了国王?
殷纣荒淫无道,为何周文王却不能诛灭他?
周公旦忠贞勤政,为何却有四面流言诬陷他?
周幽王戏弄诸侯,为何还教他高居王位?
齐桓公圣明神武,为何被活活饿死在深宫?
周政王道荡荡,为何伯夷、叔齐死不降周?
楚国多雄杰名士,为何偏是教楚国沉沦败亡?
上天呵上天,你的浩渺宽阔,莫非是用来容纳人间邪恶么?
上天呵上天,你的高远广袤,莫非是用来漠视人间冤狱么?
如此之天,何堪为天也——
……
楚怀王信了秦使嬴显北上会盟和谈的计谋,在逃跑的途中,被秦国追兵吓死在篷车中。
屈原心灰意冷,愚忠的他,在跳入汨罗江前还在相信楚怀王是真心想变法,他不是昏溃之君的美好期愿,楚王死了,他对楚国要图强的梦也破碎了。
幽明的汨罗江两岸山谷中,还回荡着屈原怒问苍天的17问,在他心中那如此不公平的14个历史人物,也曾经满怀屈辱地怒问过苍天自己一生的遭遇。
老子早就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别问苍天,用心感受天地的浩渺,你会得到答案。
庄子是最能领会苍天之意的人,他实在比屈原“明心”太多,历史早就给出了屈原那14问的答案,事实上,宇宙的虚幻和那只人力不可及的能量,无论历史前行百千万年,不过都是在轮回罢了,哪有什么变化。
恍恍万年,冤死的忠臣有多少?历史的罪人又有多少?
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这样的例子在历朝历代难道还少了吗?
可庄子不问,他逍遥于山水之间,将万丈红尘的爱恨情仇看得尤为分明,答案就藏在《庄子 至乐》里:
“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一句“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便总结出了所有的世间心有不甘的疑问。
天地什么都没有做,它就那样静静地万万年之久,却孕育着天地万物生灵,人做了那么多,却似乎总是在错误的路上行走,欲壑难填,永远在抱怨和不满。
人生短暂,天地久远,可越短暂的,越想掘取更多,越久远的,越厚重沉稳。
我想,屈原是否真的读懂过庄子,若他能得庄子精髓,我们现在是否还会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呢?
屈原终究没读懂庄子,历史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屈原在问苍天,苍天也无语地凝视着屈原,直到他往汨罗江中决绝地一跳,或许屈原在江水中终于得到了他那17问的答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