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行散记(十一)淡妆浓抹总相宜
原野辽阔,云层浮动,平静如波澜般柔韧地推送过来。也许这就是旅行的终极含义,让我们的人生重归大自然。
——毕淑敏《非洲三万里》
离开天宁寺,终于要去瘦西湖了。这时,扬州的气温已经明显开始升高了,黄包车夫一边蹬车,一边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汗。
回到我们早晨出发的原地,有许多黄包车夫在这里闲聊。见我们三个人回来了,有几个黄包车夫围过来,远远地看着。
下了黄包车,夫君握着车夫的手,说了一些感谢的话。这一路上,他们两个聊得很是投机。早晨我们和黄包车夫谈好的价格是六十元。这一路走下来,夫君觉得六十元不足以抵上黄包车夫的贴心,于是决定付一百元,并且让我帮他和黄包车夫拍合影,黄包车夫连声道谢。
拍完合影,我们和黄包车夫道别。这时在远处围观的几个黄包车夫围上来,操着不是特别标准的普通话,七嘴八舌地说:“你们怎么给了那么多钱?他是有前科的人,你们被他给骗了!”我们觉得很是惊诧:这就是传说中的“同行是冤家”吗?我们享受了人家提供的服务,又觉得十分满意,愿意多付一些报酬,人家又没有拒绝,这和别人有什么相干?我们怎么就被人家骗了呢?
我们并没有回答这些七嘴八舌的质疑,好心情怎么能就这样被破坏了呢?我还得去看我心心念念的瘦西湖呢!
买完门票,入园。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们进的应该是南大门,石板路的右侧就是油绿的水面,这就是瘦西湖了。
没有想象中的惊艳。也许是因为不是第一次见到江南的水,也许是因为此时不是烟花三月,还也许是因为它比想象中的普通,见到瘦西湖,竟然有些失落。在湖畔小憩了一会儿,天气越来越热。我们决定起身去景区的更深处游览。
没走出几步,夫君忽然问我:“咱们在东圈门买的菜刀和剪刀,你放在哪里了?”“不是放在黄包车座位下面的储物箱里了吗?”刚才忙着给夫君和黄包车夫拍照,刀我忘记拿了。
这可怎么办?黄包车夫说不定已经接到了新的游客呢,到哪里去找他?
我翻开手机里刚刚拍的照片,合影的时候,黄包车夫把自己的胸牌举起来了,上面有他的名字,还有他所属部门的服务电话。
我拨通了那个电话,服务人员根据黄包车夫的名字,很快就提供了联系电话。我拨通了联系电话,没等我把话说完,他就在那头高兴地说:“我正在发愁怎么找到你们呢!刚才我们只顾得说话了,把你们买过刀的事情忘掉了。你们现在在什么位置?我把刀送过去。”
好在我们距离南大门还不远,夫君和他约定在大门入口处见面。远远地就看见黄包车夫在大门口张望,夫君向入口处的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很快就和黄包车夫会合了。他们简短地交谈了几句,黄包车夫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我们沿着湖畔继续观光。七月中旬的瘦西湖草木茂盛,像极了一个该理发的少女——那些草木太茂盛了。沿着湖边行走,有清风吹来,暂时驱散了暑热。
水面看起来并不宽,水中有小而精致的游船平稳地驶过,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涌上心头,我居然嫉妒起扬州人来:大自然为什么这么偏心?


如果说西湖是雍容的贵妇,瘦西湖则更像是姿态婀娜的少女。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景致后,曾赋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这条姿态婀娜的水道最早有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炮山河,是隋唐时期人工开凿的一条河。扬州市著名水利专家徐炳顺在著述《扬州运河志》时,曾大量翻阅史料,发现其实瘦西湖最早的乳名叫做“保扬河”,后人在编辑相关文献时误作“保障河”,后来“保障河”的名字就作为瘦西湖的原名流传开了。
瘦西湖和运河血脉相连,这碧波中还融汇着运河水。在书有“长堤春柳”的亭下站定,想象着“烟花三月”时在这里看到的景致。远处的那些柳树,一定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柔美和妩媚,而不是现在的茁壮吧。
眼前又有画舫驶过,船尾留下一道鱼鳞般的水波纹。金黄色的船顶,红色的立柱,就这么张扬地慢慢行进在油绿的水面上。船上有三五个游客,就那么安静地坐着。也许他们什么也没看,但单单这么悠闲地坐着,就足以让人羡慕不已了。我猜想,这一定是像我们一样远道而来的客人,扬州人是不是早已把这样的生活过成了日常?也许,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在我们看来神仙一般的日子吧?

路过徐园。这座园子,1915年建于清代桃花坞旧址,原为祠祀军阀徐宝山的亭林。月洞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清末扬州书法家吉亮工(号风先生)所题。园内建有听鹂馆、羊公片石、春草池塘吟榭、冶春后社、疏峰馆等胜景。
在门外站了一会儿,我们决定继续往前走。“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还是给自己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吧!
游人不多,沿着碧波旁的石板路徜徉。小金山、五亭桥、吹台、二十四桥、白塔,那些曾经魂牵梦绕的美景,如今就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怎么忽然就觉得自己仿佛不是自己了呢?






我是谁?为什么来这里?脑子里蹦出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当初在这里修建亭台楼阁的人,他们会想到有一个人看到这些精致的景象时所产生的奇怪想法吗?
记得大约是四月初的时候,看到扬州的陈宏斌老师发过几组瘦西湖的照片,用“惊艳”来形容我的感觉一点儿都不为过。那时的瘦西湖就像是大婚的新娘,美丽娇艳,又不失矜持,而此时的瘦西湖则更像是居家的主妇,素面朝天。
在湖边的长椅上小憩,眼前是绿毯似的草坪,有两只白鸽极其悠闲地在上面踱着步子。

夫君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是酒店前台的小姑娘打过来的。她说我们可以推迟一个小时退房,不会额外收取费用,这样不用赶时间,可以安心地逛瘦西湖了。
如果不是还要去赴朋友的邀约,真想在扬州多停留几天了。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