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狮专家微课笔记

20190325-儿童情绪智能3——帮助孩子自我认同提升自信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64人  毛豆妈妈1

课程名称: 儿童情绪智能3——帮助孩子自我认同提升自信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90325

主讲老师:杨煜涵

整理人:秋天的雪

校对人:棉棉

编辑人:毛豆妈妈

点击查看“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集体亮相介绍

嘉宾介绍:杨煜涵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TTT职业培训师

▶家庭养育高级指导师、感觉统合培训师

▶上海市科学育儿社区行项目专家讲师

▶ 从事一线幼儿教育和教师培训工作十余年

▶参与并指导十多项国家级、市区级重点课题研究

内容介绍:

1、复习与回顾第1、2节内容

2、儿童自尊自信的三位一体

•高自尊自信宝宝是什么样的?

•自尊自信究竟是指什么?

•儿童自尊自信的“三位一体”:我可爱,我能干和我有影响力。

•高、低自尊自信的孩子

3、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父母常见的几种做法。

•父母常见的三种不当做法

•有效表扬的三法则

•两个升级版的百搭句式

•有效批评的三法则

•恰当做法三建议

4、问题答疑

课程内容:

今日主题:如何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一、复习与回顾

第1讲,认识了儿童情绪智能魔方的三个发展维度,以及所有情绪都有不容忽视的独特功能,也了解了0~4岁宝宝情商发展的三个关键期和相应的教养策略。

第2讲,通过超市购物的经典案例,辨析了两种常见的父母应对孩子情绪的不当反应类型,同时给大家分享了既懂得引导孩子情绪,又会管理自身情绪的情绪教养型父母必备的5大招。

第一招,先处理好自身的情绪,再对接孩子当下的情绪;

第二招,接纳和认可孩子的情绪;

第三招,划定行为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第四招,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觉察自身和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合理表达情绪;

第五招,两项补充策略。注意不适合进行情绪教养的三个叫停时段和孩子的先天气质各有不同。

二、儿童自尊自信的三位一体

先请大家跟着我设想一下,你心目中的高自尊自信宝宝是什么样的呢?

* 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 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 不怕失败,遇到挫折不会轻易放弃;

* 敢于当众发言,表演节目时落落大方;

* 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坚持自己是对的,喜欢纠正别人的错误;

* 认为自己很优秀,喜欢和别人较量;

* 觉得自己十分能干,什么都会。

大家听出来了吗?

前5点体现了孩子自尊自信的不同形式。

而后面的3点,看上去似乎自信爆棚,实质上却是不够自信、低自尊的表现。这样的孩子会用纠正和掌控别人以及自吹自擂的特殊行为,来弥补自己内在的自怜情绪。

既然孩子的自尊自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有些和我们通常认为的并不一致,那自尊自信究竟是指什么呢?

在心理学领域,自尊自信属于自我认知中的情绪和行为范畴,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相貌特征、能力品性、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各个方面拥有积极的信念,是一个人在充分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正向感知与判断。

对于孩子来说,自尊自信有着三位一体的核心要素。

三位,代表孩子自尊自信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我可爱,我能干和我有影响力。

◍ 我可爱:孩子认为自己是受欢迎的,值得被珍视。

家长应该经常会听到宝宝这样问:

你喜欢我吗?

你有多喜欢我,你为什么喜欢我?

如果我这样做或者不那样做,你还会喜欢我吗?

这其实就是孩子在通过与自己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他人,来衡量自我的价值。

他们会特别介意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老师和好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和喜欢程度,尤其是两岁左右的年幼宝宝,正处在自我意识萌芽的发展期,此时,父母对宝宝的评价,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孩子能否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评价模式。

◍ 我能干:孩子认为自己有能力达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当孩子接触新玩具,探索新技能以及与他人互动时,他们渴望知道:

我能做什么?

我怎样才能做好?

我能成功吗?

爸爸妈妈认可我所做的吗?

而我是否能干,主要源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的经验,这些经验会给他们答案,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满意或失望。

◍ 我有影响力:孩子认为自己能够影响和控制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及其结果,孩子乐于在很多方面尝试他们的影响力。

比如婴儿通过哭泣召唤成人看护者来照顾和安抚;

两岁左右的幼儿,喜欢自己决定穿什么颜色的外套;

上幼儿园的孩子,能够自己搭建一座积木城堡,给同伴讲故事等等。

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也关注着事件发生的结果,他们会感知到自己能在什么时候发挥多大的作用和怎样的影响力。

孩子自尊自信的这三个方面,既相互关联又同等重要,所以我们称之为三位一体。

每当孩子面对一项新任务或是一个新环境时,他们都会预想:

我有价值吗?

我能行吗?

我会怎样发挥作用?

这三个方面的内在思考,构成了孩子对自我价值、能力和影响力的评估,这样的评估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而孩子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会反映出他们自尊自信的程度。

如果孩子认定我是可爱的,具备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且有能力影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他们就会拥有健康的自尊自信。

高自尊自信的孩子,能够客观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认为自己和别人一样独特,有稳定的情绪,能接受拒绝和批评,也可以对别人说“不”,尊重他人的需求,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努力实现。

相反,如果孩子觉得被排斥或忽视,也不具备成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无法处理和应对遇到的事情,他的自尊自信水平就会很低。

低自尊自信的孩子,想要每个人都喜欢他,又待人苛刻,怪罪和欺负别人。

在交友和维护友谊方面有困难,很容易沮丧和自我怀疑,容易对自己有负面评价,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会自吹自擂,又无法接受赞美,也不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长此以往,低自尊自信的孩子对周围的人事物会感到无所适从,无能为力。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让他们对自己、未来和世界充满了悲观的看法。

真的相信自己注定无法在任何事情上成功,而且无论怎么做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行为方面:缺乏勇气,消极被动,犹豫不决。

情绪方面:急躁易怒,时常悲伤绝望,觉得生活无聊无趣。

身体方面:经常被饮食、睡眠紊乱和疼痛困扰。

不难看出,低自尊自信的孩子,具有得患儿童及成人抑郁症的高风险。

以上,我们了解了孩子自尊自信三位一体的核心要素,和低自尊自信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三、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父母常见的几种做法。

有些家长可能就会问:“杨老师,我从小就在棍棒式打压教育下长大,深受其害。直到现在,我工作和社交时都不够自尊自信,不仅内心郁闷,还错失了很多晋升和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所以我特别注意保护自己娃儿的自信心,我使劲地夸奖他,赞赏他,但是他好像并不相信我,还是总觉得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为什么我孩子的自尊心这么低呢?我做错什么了吗?”

大家应该对这段话很有共感吧!

的确,理论上知道和实际上做到中间会存在着不少误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父母常见的几种做法。

父母常见的第1种做法:为了表扬使劲夸。

上面我们提到过,处在自我意识萌芽发展期的宝宝,以他律为标准,知道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外界,特别是主要带养人,对他们的评价会成为一种语言暗示,被孩子吸收认同,形成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所以孩子需要成人大量的肯定和正向评价。

然而,当孩子学会拿小勺吃饭和念诵儿歌的时候,父母通常会脱口而出的表扬是什么呢?

“宝贝,你真棒!你真厉害!你好聪明!”

这点赞三连套,真的能夸出来孩子的自尊自信吗?

斯坦福大学曾经回顾了150多项有关表扬孩子的研究,结果和家长们的期待并不一致。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其中的一项4轮拼图实验。

研究者请随机分组的两组孩子,做一个简单的拼图游戏,孩子们都轻松完成了。

研究人员就给两组孩子不同的称赞。

对 A 组孩子,他们夸努力,“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的很出色。”

对 B 组孩子,他们夸聪明,“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也很聪明。”

第二轮实验,提供了一些难度有高有低的拼图,让两组孩子自由选择拼图的难度。

研究人员发现:

被夸努力的 A 组,将近90%的孩子选择了难度更大的拼图任务;

而被夸聪明的 B 组,绝大部分的孩子却选择了简单的拼图。

第三轮实验,提供给两组孩子相同的,却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拼图挑战任务。

被夸努力的 A 组,能够投入地尝试,用各种办法来解决难题,即使失败也并不懊恼;

被夸聪明的 B 组,却特别容易放弃,并会因为拼图失败而感到沮丧。

最后一轮实验的拼图和第一轮的难度一样,很简单。

而结果却显示,相较于第1轮拼图成绩,

被夸努力的 A 组孩子,在第四轮成绩提高了30%左右;

被夸聪明的 B 组孩子,在第四轮的成绩却退步了约20%。

听完四轮拼图实验,也许很多家长会疑惑,夸聪明怎么反而还让孩子变得畏难、挫败、缺乏信心了呢?

这是因为鼓励及称赞孩子努力用功,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就会想办法解决坚持下去。如果失败了,他们会告诉自己:没关系,我继续努力就会成功。

而表扬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孩子:天分注定了成功,而非自己所能掌握。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如果尝试失败会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聪明,孩子就会宁愿保持聪明,也不愿意冒犯错的风险。

因此我们习惯性的夸孩子聪明,反而会导致孩子不愿面对新的挑战。

所以说表扬孩子“你真棒”,“你真厉害”和夸孩子聪明一样,并不能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孩子不会把这些过分夸大而又空洞泛滥的无效表扬当回事儿,他们并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优秀,就很有可能对成人不够真实、恰当的称赞产生怀疑,而且无效表扬还会削弱孩子的自尊自信心,降低他们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造成孩子更依赖外部的环境,而不是内在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他们取得成就。

那么到底该怎么样表扬才有效果呢?

第1点:鼓励具体的行为和过程,而非评判结果。

比如“做得不错”、“很好”,就笼统、模糊,并带有评判的指向。

而你的话中用了很多颜色,你花了许多时间考虑画什么,则给出了清晰、具体的内容,容易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受到表扬,哪里有进步?

而且你会发现,如果孩子完成某样事情,操作某样玩具,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时,对过程细节及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具体描述,不仅会让孩子逐渐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我们父母也在体察孩子身上的点滴变化中,提升了自己,发现生活之美的觉察力。

反之,评判结果,针对的是个人,而不是事件。这就像给孩子贴上了一个简单化的标签。

长期下来孩子要么会被表扬绑架,形成听不得一点批评、输不起的脆弱性格。要么会及时要表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们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我很厉害,所以我不用努力,甚至还会认为努力用功是件愚蠢的事情,会让大家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厉害。所以不自觉就会看轻努力的重要性。

第2点:有选择性的及时称赞,而非不顾场合的频繁表扬。

有效表扬要适度,还要注重时机和场合,父母可以观察孩子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依据前紧后松的原则,前面鼓励多一些,后面则可逐渐减少表扬。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强,逐步提高表扬孩子的标准。

有些家长会等孩子完成全部任务或熟练掌握知识技能之后,再称赞。他们想磨一磨孩子的性子,别一表扬就骄傲毛躁。

其实,孩子和成人不同,我们在第一讲已经提到过,初生婴儿在头两年几乎是完全无助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他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获取自主及成就。

因此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关键阶段,都需要我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及时有效地表扬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为他们继续坚持、努力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而相比表扬不及时,不顾场合的频繁表扬,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比如在隔代教养中,我们祖辈家长很喜欢在小区里让孩子展现自己的才艺,孩子表演完节目就会使劲地夸孩子棒,然而过于张扬就会给孩子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也会让孩子比较厌烦。时间长了,不仅会滋生孩子的虚荣心,还容易让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一蹶不振。

还有,对孩子已经熟练掌握的事情,如果父母仍然表扬,孩子就会逐渐形成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表扬的习惯,特别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这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及个性发展不利。

所以,表扬需要把握时机,也要运用在适当的场合,要根据当下孩子情绪的状态,来适度恰当的表扬。

第3点:善用精神奖励,而非滥用物质奖励。

经常给孩子奖励好吃的或玩具,把表扬和物质奖励联系起来,孩子就会有一种错觉,随便做什么事情都是要有奖励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要挟父母满足更多的欲望。

此外,当物质奖励逐次降低或达不到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做事的内在动因就会消减,孩子就很容易失去自主发展的学习动力。

建议父母不要滥用物质奖励,可以使用更多的爱的语言和动作。

比如拥抱、亲吻及言语上的鼓励和肯定;

也可以投其所好,安排亲子游、看电影、童话剧、参观画展、听音乐剧、舞台剧等等孩子内心非常向往,渴望父母陪同去做的事情,能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更加的认可自己,也会让孩子明白在成长的道路上,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外部的支持。

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禁止父母给予孩子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玩具,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生日、节日、纪念日,最好能做到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关于有效表扬,作为小结,再给大家分享两个升级版的百搭句式。

句式一:父母的称赞 + 父母当下的感受和情绪。

比如当孩子自己整理了玩具,我们就可以带着惊奇说:“这是谁做的,客厅里面真干净,爸爸妈妈感到心情都舒畅了。”

父母具体到位的表扬加上当下惊叹的感觉,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自信心,而且孩子还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恰当的表达情绪。

再比如“宝宝你能帮妈妈拿来拖鞋,照顾妈妈,我好开心啊。”

“你这幅画用色很鲜亮,让人感到很别致”等等。

此时父母的感受,会透过肢体动作和微表情传递出真诚的信息,更容易让孩子捕捉到并吸收认同。

句式二:描述具体行为 + 称赞人格特质。

当宝宝把自己喜欢的食品或玩具给父母时,我们不妨这么说:“谢谢宝宝,你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给爸爸妈妈,你很乐于分享哦。”

先具体描述孩子的行为,然后称赞孩子表现出了一个美好的人格特质,乐于分享。

这么做的好处:孩子不但能增强自尊自信,而且还知道了值得称赞的都有哪些行为,从而愿意重复这些积极正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会了这么多表扬、鼓励、称赞孩子的有效方法,是不是意味着父母不该批评孩子呢?

当然不是!

接着,我们就聊聊父母常见的第2种做法:不批评或强批评。

有些父母生怕批评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自信心,除了件件小事都表扬,见到孩子打人、骂人等不当行为也不予理睬,他们认为孩子长大些,懂事了就自然不会再这样做了,结果孩子的不良行为愈演愈烈,逼得他们不得不管,只能打骂吼叫齐上阵。

我们说遇到孩子出现不适宜的行为或不恰当的语言,父母不应该过激斥责和打骂,然而一味表扬却不肯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评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支持他这样做,就会继续重复自己的不当行为。

相反,如果父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在需求,了解到不当行为的诱发原因,及时干预,有针对性的正确引导孩子,不但不会降低孩子的自尊自信,还能让孩子懂得是非观念,增进规则意识。

所以说,批评管教孩子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第1点:多用正面而非负面的言辞。

批评要有建设性,建议父母尽量少用“不要”、“总是”、“从不”,多去关注你所希望看到的好行为。

例如

避免说:“你怎么总是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乱七八糟。”

而要说:“请你把玩具宝宝送回玩具柜。”

避免说:“你从不好好听话。”

而要说:“你听话的时候,我很开心。”

避免说:“不要敲打桌子。”

而要说:“再试一次,这次轻一点。”

不知大家听出来了吗?

上面有效批评的范例中,还同时使用了拟人化“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和游戏化,把敲打桌子的问题行为转换成了“看谁能更轻一些”的有趣游戏。

这样的方式既容易被幼儿接受,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第2点:批评行为而非特质。

前面我们提到过,称赞可以加上人格特质;而批评,则恰恰相反。

如果随口批评孩子:粗心、不认真、自私、不分享,就像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不仅不会纠正孩子的行为,还会有强烈的反作用,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同以及消极的情绪。

第3点:指导清晰明确,而非唠叨说教。

批评孩子的时候,不应该过度苛责、大吼大叫,唠叨说教很容易会让孩子厌烦,也极易引发父母自身的负性情绪。

建议父母的正确引导要简捷明了,并保持态度认真、温和。

像上面孩子打人、骂人的例子。

父母就可以向孩子言语解说:“打人、骂人会伤害到别人。”

然后示范和他人互动的恰当形式,或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领孩子亲自练习几遍。

值得注意的是,请家长们避免使用询问、反问或质问的句式来教导孩子。

比如“不要打人了,好吗?”

“你不是不听我的话吗?”、

“你为什么又犯错了?”

坚定、明确的指导和开门见山的交流,会避免孩子逆反,出现抵触情绪和撒谎掩饰,错上加错的这些行为。

最后一种父母常见的做法,我们称之为全面保护加控制。

前面讲到,在自尊自信的三位一体中:

我能干,源于孩子在日常活动中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的成功经验。

我有影响力,则来自孩子不断地尝试探索和实践操作。

这两方面自尊自信的积累都需要父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动手,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判断,自己去解决问题。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父母一方面事事不放心,件件要代劳,一方面总是要求孩子积极配合,过分强调孩子的顺从性,却常常忽视孩子的意愿和选择权。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下,被剥夺了自己完成任务、体验能力感和影响力的机会,并且连吃什么,穿什么衣服,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等基本的选择权利都没有。

如果父母总是想控制孩子的方方面面,限制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孩子就会一直得到这样的信息:“我只是个小孩,我的愿望是不会被人重视的。”

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大都对自己的喜恶没有什么强烈的意识,有些甚至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去做选择。

在父母的全面保护和过度控制下,孩子只是变得更加顺从和配合,却毫无自我认同感。这不仅削弱了孩子的自尊自信,还会阻碍孩子习得为人处事的能力。

因为孩子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对照和权衡自己的选择,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们需要犯错,需要摸索应该怎么做事,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如果违反了规定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所以,父母要趁早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会表达意向,作出选择。

否则一旦到了青春期,孩子在拥有更多自由的同时,也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此时,那些冲动任性,不负责任的决定,会让孩子置身危险之中。

那这里,会给大家几个建议。

首先,观察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给孩子搭建脚手架,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到。

比如宝宝玩小汽车时,小汽车开到了角落里,又被椅子挡住了,宝宝够不到很着急。

父母就可以先把椅子挪一挪,鼓励孩子自己再试一试,而不是直接把小汽车取出来,递给孩子。

其次,在孩子专注玩乐时,避免过多的干扰和自以为是的教导。

比如在孩子搭积木时,一会儿让孩子喝水,一会儿又说孩子哪里哪里搭错了,哪里哪里不能这样放等等,这样会破坏孩子的良好体验,让孩子无法专注,更糟糕的是还会打击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对孩子的自尊自信造成不利的影响。

最后一点,切忌通过横向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这背后隐藏的,实质上就是父母强烈的控制欲和无处安放的焦躁心态。

我们要知道,幼儿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方式和速度,我们也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独特的长处和闪光点,而经常强调孩子不如别人的地方,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让孩子越比越没自信,产生自卑或抵触的情绪。

其实,我们还有一种比较恰当的比法,就是自己跟自己比。

纵向比较孩子自身的进步,有助于孩子形成正向的自我激励,而且不会让孩子产生负性情绪。

四、问题解答

问题1:孩子做事情总是拖拉怎么办?

解答:这也是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在我回答问题的时候,这位家长可以补充一下孩子的信息,比如孩子的年龄段、孩子的性别,还有你发现孩子在做一些什么事情的时候容易拖拉。

刚才我在问这位家长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帮助大家来梳理和区辩什么情况下使孩子在拖拉。

孩子拖拉的背后,到底反映了孩子的一个什么需求?

孩子拖拉,一般情况下和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

比如幼小年龄段的孩子,如果他的自理能力没有到一定的程度,这时爸爸妈妈看起来简单的一些操作,在他而言都是非常难以掌握的。这时候,可能很多爸爸妈妈时间紧急,或者说没有更多的耐心去给到他动手练习的机会,孩子会因为畏难而拖拖拉拉。

刚才这位家长回复了是5岁的男孩,那么可以排除他因为自理能力不足这方面的原因。

这时候,家长更多的要关注一下孩子的时间管理,还有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这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从小就要培养的。

比方爸爸妈妈可以观察一下:

孩子在拖拉的时候,他是什么事情上在拖拉,或者说是出现了什么情况他才拖拉?

他拖拉的程度是怎么样的?

孩子在拖拉的时候,家长是怎么办的?

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有拖拉行为的这样一个表现。

问题2:宝贝不让别人批评怎么办?批评就害怕,哭怎么办?

解答:同样的问题问到家长:他的年龄段,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都告诉我说:“杨老师,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其实,小班的孩子,他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就是5~10分钟。

所以我非常强调,家长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给我尽可能具体的信息。

这个宝贝,家长是从来都不批评他,还是说家长在批评的时候,用了怎么样的一个词汇或者是什么样的态度,吓到了宝贝?

这些具体的信息,家长最好能够自己来回忆一下。这几个点都有可能让宝贝产生害怕、恐惧这样一个情绪。

另外,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先天气质不同。

比较内向羞怯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就会对批评比较反应敏感,或者说在人多,还有陌生人在场的这样一个情况下都会影响到他。

所以,我们家长要注意批评的场合,还有批评的方式。

再有一个,在批评的时候,不要总是关注到孩子的不良的、一些不好的行为。

其实,我们有时候可以转换一下,关注孩子正面的行为,而不是关注他负向的行为。

我们批评的时候,甚至可以转换一下,有时候总是说:“我希望看到孩子做什么”,“我希望看到你能够安静的、小声的跟我说话。”,而这样的例子,其实宝贝不会感觉到你在批评他的。

最后,代可可狮插播一则通告:

由于运营调整,可可狮育儿学堂的所有专家课程,将于4月1日转移到可可狮APP上更新,大家可以在应用市场中搜索可可狮,下载可可狮APP,继续收听课程,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片尾】

20190325-儿童情绪智能3——帮助孩子自我认同提升自信(课程直达 点击立即学习)

链接:https://m.qlchat.com/topic/details?topicId=2000004021776465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认真细致的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