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少大学二三事故事

长辈眼里 什么才算有出息

2017-09-01  本文已影响1549人  43da96561079
长辈眼里 什么才算有出息

-1-

一起长大的朋友,很早就没有读书了。高中毕业自己出去闯荡,积攒了足够的社会经验,这些年她在外学习了不少创业的知识,最近就回了老家自己创业做餐饮店,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靠自己的努力换来了现在的一切,我一个同辈人都得给她竖起大拇指,长辈们更是在茶余饭后拿这位姑娘出来当作家里九零后的榜样。

同样二十多的岁我,还在学校里读研。从高中本科研究生一路上来,没什么积攒社会经验,更多的是校园生活,接触最多的是课本,是同学是老师。

有时候父母也会提起谁家的孩子怎样怎样的出息,同样的年龄别人都结婚生子,家庭美满,我还是个读书生。

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家里只剩我还在读书,比我小的弟弟都已经在工作。总有亲戚会说“读那么多书干嘛”“早点出来工作嘛不要读久了把人读傻了”一堆七大姑八大姨就在那呱噪的聊别人的人生。

之前会在长辈面前提到有读博的想法,结果立马被反驳回来。得到的回应是“读了博士就嫁不出去了”。我一笑了之,再也不提。

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无限质问自己:

到底什么才算有出息?自己的人生干嘛总要被别人指手画脚。为什么我们要按照别人安排好的轨迹去生存?为什么不听长辈们的安排就会觉得没出息?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才是对的人生?为什么你感兴趣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就是胡闹?为什么我们就非要活在套子里?为什么我们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我永远也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2-

跟室友聊天,她说她假期在家看中国有嘻哈,被父母说是看一群不务正业的人做一群不务正业的事。

我说我也看啊,不管是PG-one 还是GAI都挺有个性的。她反问我“这种个性父母能理解得了吗”很多父母就觉得台上说唱的那群人就像一群小混混。

在我看来,在中国唱嘻哈还挺难的。这群年轻人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欢。他们有自己的特色,不模仿别人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个性。

换句话说,我们就觉得他们很成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做到极致,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他们是很多年轻人羡慕的对象。

但在长辈们眼里,这种穿衣说话都嘻哈的人是不能被理解的,中国毕竟是个传统的社会,所以这也是我觉得在中国唱嘻哈其实是件蛮困难的事情。

就像有一次我在看嘻哈直播的时候,旁边的长辈突然就说“原来你们年轻人喜欢穿破洞牛仔裤都是跟电视上学的啊”我一时竟无言以对。

后来我想想,算了吧也许这就是代沟。

长辈眼里 什么才算有出息

-3-

我并不觉得我读书就比在挣钱的同龄人差到哪去,虽然我也不能理直气壮的说读书是对自己最大的投资,因为又会有很多人上来反驳我说现在读书也没啥用,现在这个社会讲究的是关系重视的是社会阅历。

我真的很想怼回去不是读书没用是你自己没用。我们会发现说读书没用的人基本上是没有靠读书混出个模样的人,咱们读书才不背这个锅!

我很理解为什么很多父母总觉得读久了没意思,因为读书的回报真的很慢。投资做生意很快可以看见收益变现,可是读书需要等很久。

也许这跟整个社会的传统有关系,中国人还是太急功近利。

许多孩子从小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很难去想自己真正要什么,也很难有自己的想法,总是父母要求什么就去做什么,很难真正快乐成长。

很多人一生背负着父母有出息的期望,从来没有那一刻真的问过自己想要什么。当然我并不是说按照父母的意愿过一生有什么不好,毕竟很多人其实就想过这样的生活。

只是有时候我自己想想,会觉得不甘心。不甘心别人总拿谁谁谁来跟自己比。都还如此年轻,未来的路还那么长,谁会一帆风顺走到头呢,有什么可比性?

去他的人生忠告,去他的励志名言,去他的致富圣经,去他的人生哲理,去他的处世之道,去他的职场宝典,去他的心灵鸡汤,去他的超越未来,去他的智慧辞海,去他的生活艺术……你活着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简单快乐,就因为看到这些骗人的鬼话而变得无聊、庸俗、攀比、无趣。

而我,一个典型的九零后。

也背负着父母的期望,也会被传统的家庭思想给束缚。但我就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一生,我的生活不需要任何人的插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