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心理咨询的专业一跳

2022-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施吉涛

昨天聊的是心理咨询的练习,那么当有了很多练习之后,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熟练了,那么如何更进一步呢?

作者自己做过五年免费的咨询,在校期间,之后开始做校外咨询,四百元每小时,刚开始以为会非常顺利或者势如破竹,最后却发现很多咨询都是一次,两次就不来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缘由,大概是觉得“不值”,咨询的职业化,就必须要用市场来检验,而最直观的就是真金白银衡量了

  譬如读者自己通过学习和练习,然后尝试收费咨询,那么定价几何?会有人来找么?拿自己最近购买的一个包年知识服务,刚开始预期还不错,然后一个月后,产品和服务就有些失控

    此时就需要一些硬功夫,保证产品或者服务值钱,作者自己突破这一点咨询费翻番,客源稳定

[想要服务值钱,你要管理好来访者对咨询的期待。

  咨询一开始,来访者对这个咨询要达成什么结果,他是如何设想的,来访者的设想就和我们创造的价值直接相关

  通常,我们会遇到三类期待,一是期待不明,二是期待过高,三是期待过低

  就如我提到自己最近的一次消费,期待过高,所以才开始有些失控,就会产生一种“不值”的感觉,其实评估的话,至少要半年左右才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这里想起了有人提到的产品的用户画像,放在这里相互印证一下:

第一类用户对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非常清晰。

第二类有大概的需求,但是还没有那么明确。

第三类就是我没有消费需求,我就是来打发时间的。

是不是有一些共通之处,我们的产品或服务,需要根据用户的情况来设计

  如果坐在面前来咨询的人期待不明,那么就继续用上篇提到的探究方法了,譬如周先生常加班和老婆吵架,然后找你咨询,聊过之后,建议是:等过了气头,和她道歉

  周先生离开后再没来过,别人问咨询效果也不会收到太好的评价,也许以前通常都是主动道歉,但如果我们支持不道歉,那么也属馊主意了,最后就是说咨询没做好或没效果

那么如何改进,当把具体的事儿梳理后,先要确认期待,问:“你希望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结果?”

再没想好之前,不要催促,让他多花时间想清楚,可能会有笼统的答案:我希望不要再这样子了

继续沟通:你不希望现在这样,那是什么样呢?

也许是:希望夫妻和睦一点

比最开始清楚了很多,那就继续聊:夫妻和睦具体是指什么呢?跟现在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这个过程很难一次到位,需要一点点的问出来,问到你能把他期待的变化用一个画面表达出来。

如加班下班后,不再吵架,陪着他一起吃宵夜

到这一步,找到了他想要的,以此做咨询,价值也就呈现出来了

也有这类情况:我希望老婆百依百顺,我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是期望过高,做不到就及时拒绝

[但这不代表来访者的期待是错的。拒绝之后,你要立刻对老王表达理解:“你会这样想,说明你有一些重要的需求,想和老婆达成一些共识。”

这是对来访者的期待做一个重构:从中提取一些重要的,和他的核心利益相关的诉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和他探讨一个替代的方案。

替代方案达成共识后,进一步问:你最想让老婆满足你的是什么?我们看看这个事怎么跟她沟通。

[作为一个替代品,它符合来访者的核心诉求,又提出了更现实的策略:我们先把愿望缩小,具体到这一个点上;再围绕这个点,做你能做的事情。——如果同意,它就是我们新的咨询目标。]

还有一种是来访者让你替他做决定:我就找个替我拿主意的,该不该道歉~

  这个期待你也不能满足,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继续用[拒绝,理解,找替代]模式找到咨询目标

但也有找替代目标时,不是来访者最初的期待,会退出咨询,这样的情况也需要接受

  来访者的期待过低,怎么办?,找个地方说说话,心里舒服一点

冲动时付费,之后会觉得不值

[这时候,你作为提供服务的人,要做两件事:

第一,就按照他现有的期待,提供服务。

第二,服务过程中不时停下来确认:有没有新的需求产生?

  “七分跟,三分领”,这个力度你要慢慢找。

每过十几分钟,你就停下来确认一句:“这样聊,对你是有帮助的吗?你觉得好一点了吗?”

跟随他的需求,是在关系上提供一个保障:“慢慢来,按你自己的节奏,我都可以。”他确认了这一点之后,就会有更多的需求浮现出来。

还要时不时地停一下,给他一点推动:“你有多一点的期待吗?”这句话会让他感受到,咨询也在不断引领他向前走。

接着要立刻跟一句:“或者你觉得,这样就够了?”让他感受到,快也行,慢一点也没压力,他就会更自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