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邓超教你怎么和孩子玩游戏
孙俪邓超这对明星父母又上头条了,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因为和孩子玩耍而上头条,但是我还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等等、小花还有孙俪三人用树叶把邓超埋起来,堆成一个“雪人”,不止身体被埋,头也没放过,戴着帽子,把帽子上也放满了树叶,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孙俪也乐得哈哈大笑。
邓超还戏称自己父爱如山,差点被垃圾车收走。我看了差点笑喷,这一家子真的太会玩了。
也许对那些平日里都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的人来说,他们这样简直就是没有正形。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父母才是最难得的好父母。
咱先戴个帽子,头上也放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因为身高的差异,大人们和孩子讲话时要蹲下身去,这样不会给孩子压迫感,但是光蹲下还不够,如果你的态度还是盛气凌人,没有把姿态放到和孩子一样的高度,他还是不会与你产生联结。
孙俪邓超总是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微博上经常晒一家四口的照片,搞怪的、玩耍的、温馨的,各式各样,孙俪的微博简介里甚至还写着:1+1=4。足以见得孙俪对家庭对孩子的重视。
今年四月份,孙俪在无锡拍戏,期间孙俪抽空回了一趟上海,就待一个晚上总共八小时,小花知道妈妈要回家就一直不睡觉等妈妈,回家后因小花粘妈妈就一直抱小花一个小时,后来又给小花做了一个小时的足底按摩。
话说谁还会因为一个三岁的孩子撒娇而抱这孩子一个小时?且还是来回奔波的这么辛苦。换作我们,恐怕早就大发雷霆训斥孩子了吧?
等等说:我再加一点树叶儿童心理学家经常提到依附理论,就是是一个(或一组)关于为了得到安全感而寻求亲近另一人的心理倾向的理论。最典型的就是孩子对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依附。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就是港湾,就是能量的补给站。当我们离开家门去闯荡时,疲惫了、难过了,回到家就能能量满满斗志昂扬,这样的家就是能给我们足够安全感的依附对象。
孩子也是一样,他也有他的社会关系,他在幼儿园或学校消耗掉的能量需要父母来补给,如果孩子得不到这个依附,那他就很难获得安全感。
在孙俪邓超的微博经常会看到他们和孩子玩耍的照片。画画、游泳、骑自行车,装扮成恐龙或者圣诞老人,接送孩子上学,或者只是简单的在草地上奔跑,有空的时候孙俪还会给孩子们做吃的。
对孩子来说,他们要的其实很简单,不过是要父母一点点的真情陪伴。做父母的要尽可能的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只有得到足够多的爱和尊重,孩子才能在面对未知的社会时具有足够的勇气和担当。
斯坦利•格林斯潘认为:仅仅跟孩子待在一起,并不能提供安全依附感,孩子必须“从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心理满足”。
因此,真正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迅速回应孩子的需求。最容易回应孩子需求的方法就是和孩子玩游戏。
所以和孩子玩游戏成了父母迫切需要学习的任务了。可能有人要嗤之以鼻了:什么?学习玩游戏?天大的笑话,玩还要学习?天天陪孩子玩了,那孩子岂不是玩到无法无天?
心理学博士劳伦斯•科恩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他认为:孩子的心事永远不会跟我们说,但是会玩给我们看,我们退后一步,仔细观察孩子玩的内容,会发现孩子正在诉说心中的喜悦、好奇、疑虑、失望、悲伤甚至恐惧。
邓超生无可恋,哈哈~~~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沟通方式,他们不会直接告诉我们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有没有不开心,他们需要我们懂他们,想要懂孩子就要用孩子的语言来沟通,我们都需要学会和孩子玩游戏。
首先,我们要尝试着加入到孩子的世界。
虽然我们都“小”过,但是我们把儿时的不安和孤独都给遗忘了,我们都很爱孩子,但是孩子和我们之间似乎有一座无形的墙,孩子在等我们过去,我们却没有找到门。
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跟着孩子走,他让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我最近给儿子报了一个围棋班,在那个微信群里,有一个家长跟老师说,孩子总让大人让他,不让就生气。第一局让了孩子,他就很开心,第二局家长就说不让了,然后小朋友落了几粒棋就不肯再玩了。
然后老师的回答让我觉得特别赞,他说:“家长,您别说不让他的话啊,您得说,你吃我这么多了,我要更认真的下了啊,争取吃你一个。家长和老师给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您要做孩子的对手而不是做孩子的老师。孩子是很敏感的,让他感受到您的认真态度,他基本就不会因为被提子而哭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孩子,他为什么发脾气,为什么哭闹,都要我们走到孩子心里去,我们才能明白,所以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孩子调到同一频道,跟着他们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其次,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联结。
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一句玩笑话就是:“你抬一抬尾巴,我就知道你心里在打什么鬼主意。”虽说是玩笑,却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孩子在想什么,就会作出什么样的动作,若非是细心细致的父母,断不能从孩子的小动作发现他心里的想法。
最近儿子有一个非常幼稚无聊的游戏,每天必玩,乐此不疲。小区楼下的地砖由各种不同的颜色组成,每次到楼下,儿子就会说踩到某一种颜色的地砖会“爆炸”,然后我们就都不踩那个颜色的地砖。
偶尔,我会故意踩到他的禁忌颜色,然后就自己蹦哒几下,嘴上再噼里啪啦的发出爆炸的声音,他就会笑倒在地上。他爹偶尔也会附和他玩,但明显没有全身心投入,所以,儿子会攻击爸爸:爸爸不好玩,我不要跟你玩。
实际上他深层次的意思却是:爸爸,你不好玩,你要跟着我玩。他在发出要与爸爸产生联结的信号,所以他用攻击的方式来刺激爸爸注意到他。
任何游戏都可以和孩子建立联结,如果孩子不愿意与父母建立联结,我们就要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了。
最后,是要为我们自己充电。
其实现在的父母都懂得很多育儿方法,但是一旦我们被各种生活琐事工作难题所困扰的时候,我们都没办法理智的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在我们所面临的压力面前,孩子的调皮成了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要面对工作压力,我们考虑孩子学校的师资力量,甚至我们要思考晚餐该吃什么,一大堆家务还等着要做,我们对生活深感无力,只想休息,但是孩子却精力旺盛,不断要求我们百分百的关注和爱护。
当我们在外面受挫时,总希望能回到家得到安慰,希望孩子能乖一点,能爱多一点,一旦孩子不能满足我们时,我们就会判定孩子调皮捣蛋,但是反过来想,也许孩子也是这样想的呢。
他们认为自己受挫了,想要得到父母的安慰和陪伴,可是只得到了责骂,于是亲子关系就出现了裂痕。
所以,当我们觉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要为自己充电,我们可以找人倾诉聊天,可以出去休息放空自己一小会儿,等我们充满力量的时候再回来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才能更加高效有用。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也就孩子在幼时会缠着父母玩耍,待他大了有更宽广的天地了,父母就不再是他们的唯一了,趁着孩子还愿意与我们联结,就陪着孩子玩吧。
只有足够的陪伴和爱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力量去支撑他在天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