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娱乐圈

湖南卫视的洋模板还要套用多久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17人  Vincent_Oki

当今要想生产出一本畅销书,无非是要做到两点:一是顺应“快餐文化”的潮流,篇幅不应过长,读起来不必费太大的力气。二是练就“标题党”和网媒小编特有的“吸睛”功力,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不说,还要耸人听闻到振聋发聩的地步。当然,要是想流传的时间更久一点,范围更广一些,最好还对未来做个预言,运气好而言中的话名垂各大荐书榜也说不定。尼尔·波兹曼所著的《娱乐至死》就是了上述特征的集大成者,正因为其“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的媒介危机一说,30多年过去了,新闻系和媒体界仍然将其奉为圭臬。

湖南卫视以《快乐大本营》为旗手让一个中部名不见经传的省级电视台,倚靠娱乐节目的品牌和集团效应,自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迅速在全国圈粉。当年我的硕士论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着湖南广电集团的发展历程很是做了一番剖析。然而,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清楚的认识到,包括湖南卫视在内的大量娱乐节目实质上都是从韩国等境外媒体购买的“模板”——《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等等,都是节目模式引进或合作热潮下的产物。

当然,观众对节目是否原创报以最大限度的宽容,大家更看重的是悬念、颜值、笑点和槽点。上周末看了湖南卫视近期力推的一档叫《声入人心》的新节目,其整体节奏和架构几乎就是《歌手》与《中国好声音》的男子声乐组合加强版。节目的剪辑和制作采用了和《中餐厅》等节目十分相似的字幕、音效和切换效果;PK沿袭了老套的“导师带徒”式的淘汰制。其中,似乎略有创新的部分是加入了制作人的话语权和投票权,但制作人们的表现总让人以为他们是张绍刚老师请来做《非你莫属》的面试官。此外,摄像机虽不再特写观众如痴如醉的泪目,却换成了捕捉候场参赛选手扭曲、夸张、做作的神情……难怪最近总有人感叹电视综艺的人气已不在。

尽管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和尝试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媒体行业的商业模式终究绕不开以广告收入为主的魔咒。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媒体受到的监管制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由此媒体才会从夹缝中求生存,孤注一郑地把筹码都投在了娱乐节目上。然而,积重难返的腐旧体制,市场运营观念的缺失,造成节目创新力不足,使得在网络综艺和自媒体娱乐节目的双重冲击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在送观众“至死”的娱乐大道上,竟然先把自己玩死了。严重分流的广告投放,让电视等传统媒体有些捉襟见肘。

遗憾的是,令媒体人糟心的还有当下的宏观环境,经济的多米诺骨牌已经波及到了“上层建筑”。广告金主爸爸,也就是企业主,满是泥菩萨过河、爱莫能助的腔调,使得媒体业的寒冬雪上加霜。从某国家级媒体内部会议上流出的消息称,甲省级卫视已发不出工资、乙省级卫视广告收入减少十几亿元、丙省级卫视靠贷款维持……意识到要断臂求生的媒体,也想靠自己来造血,奈何先天不足、难遂人愿。只得做些战略战术上的小打小闹,如此这般,何谈战略,毋宁战略意图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