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到心理学7
因为我们那天目的是学习了解课程外的其他专业技术,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心理咨询过程,所以,带领者现场的重点不在我,而是所有的参与者,她有很多讲解,也有对其他人提问的解答,还有一些人在此期间做着所谓的专业解释。有位西北大学的女博士在此过程中,用专业术语对我的房树人做了剖析,这也是当时对我造成伤害的重要一环。
我活过来了,也对示教这件事有了切身体会。转化伤害用了我好几年的功夫,它虽然有很多可以诟病的地方,但也确实对我的个人成长很有意义。另一方面,有过切肤之痛的经历,无论在之后的培训中,还是接手的个案中,我都很注意避免如此不经宣告而直接扒掉衣裳的暴力行径。
在学习过程中,类似的场景并不鲜见,大家都抱着很大的热情,但又往往没有意识到在互相的分析过程中,其实很多人是干着拿手术刀把人剖开的过程,而因为并不自知,所以对可能造成的伤害也毫无预见性,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包扎的准备和能力。
比如,我们在学习沙盘游戏治疗时,有的老师会直接对某个完成的作品直接分析,某某意味着什么,某某表示什么,如此吧啦吧啦,听的人会觉得这老师真的有水平,普通人认识中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就应该有透视眼,能够一眼识别陌生人的所思所想所行的内心含义,这跟很多人将心理学神秘化有关,也跟不恰当的媒体传播有关。也有个别业内人士喜欢用这样的办法收获大众的仰视崇拜有关。
事实上,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神仙,更没有透视功能。在同行互相学习交流中,有时候大家会暴力分析,如果是相对固定的同伴,参加者如果心理有准备,能接受,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成长方法。如我自己,每次被刺得体无完肤,自己默默化解后就会有新的顿悟,但业内人士也并不都是有这样的接受能力。我也见过没有做好被手术准备的小师妹带着家人一起去,在老师的课上被打开,然后,婚姻破裂了。
我们很多人都看到过:“病人以症状适应生活”这个忠告,但实际中又往往将其抛之脑后。我个人觉得最核心的原因是对于“尊重”这一基本原则还没有真正理解内化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