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微生物16S/宏基因组/代谢组

路径分析图

2021-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wanghaihua888
Image

1. 数据格式

将环境数据和生物数据按下图形式放入一个表格中,首列为样品名,首行为环境理化因子或者相关生物参数名称。数据选择适当的标准化,例如,除pH外,所有环境数据进行log处理。

Image

2. ****所需程序包

ggplot2、plspm、vegan、ggrepel

3. ****路径分析步骤

3.1 安装和加载程序包,及数据读取

3.2 设置路径图

3.3 计算膨胀因子,变量的膨胀因子VIF需<10(或者20)

去除block(模块)内部因子共线性

3.4 路径分析

设置每个模块的变量(括号中数据代表数据表中的列数),膨胀因子VIF<10

Image

Outer Model结果中Loading需大于0.7;根据结果逐步去除每个模块中Loading值小于0.7的变量,直至所有变量Loading > 0.7,重新运行路径分析模型

Loading >0.7,将负Loading值改为正Loading值后,重新运行路径分析模型

4. 图形制作及精修

4.1 结果及图形参数

将模型结果复制到Excel表格中,直接路径系数0.1–1对应线宽0.5–1.0 pt。如图:

Image

4.2 作图-路径图

新建AI画布(180×180 mm,出血2 mm),采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模块,并用带箭头线段连接,线段粗细为4.1中计算的线宽pt。正值和负值直接路径系数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模块名称用10 pt大小,使用Arial字体。草图如下:

Image

4.3 精修图-路径图

将4.2路径图作为模板,其他水层或样点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沿路径方向添加直接路径系数,路径系数与线段之间间距保持半个字符间距,并位于线段中心处。路径系数字体大小≥ 8 pt。将结果的Inner Model中,路径Pr值小于0.1作为所谓“显著”路径,并在图中用红色线条显示。

Image Image

4.4 总效应柱状图

复制4.1结果中各变量对生态位宽度(SEA)的总路径系数,在Sigmaplot绘制柱状图,柱状图纵坐标设置为-1到1,刻度间隔为0.5,如下图:

Image

4.5 组合图制作

Image

**4.6 **添加R2****

可理解为模型对每个模块的解释能力,这里只选择对个体大小(DW)和生态位宽度(SEA)的R2。如下图:

Image

4.7 将结果呈现在对应柱状图内的左上角

R2与左、上边缘间隔一个字符间距(可用小写o作为标尺)。最终效果图如下:

Image

将组合图在180*135 mm(包括了2mm的出血或天地边)画板中调至合适大小,图中路径系数最终字体大小为6.5 pt,block变量框中字体大小为7 pt,柱状图坐标轴刻度及R2字体大小为9 pt,其他标注及坐标轴项目均为10 pt。边框、柱状图及坐标轴棒描边均为0.5 pt,描边颜色为纯黑色(000000)。温度(Temp)、营养盐(NOx或TN和TP)、物理化学(EC或CO2aq)变量模块用浅蓝色填充(A8C0DD);Chl a变量模块用暗绿色填充(A6E266);DW和SEAB变量模块用棕色填充(C69F4A)。AI导出TIFF格式图形,并设置颜色类型为RGB,分辨率为1100 ppi,勾选“LZW压缩”,取消“嵌入IOC配置文件”。该图用Photoshop打开,并“另存为”,勾选“LZW压缩”,至此,完成图表的压缩。最后检查图表,是否放大800倍,线条仍无锯齿,且图小于2 M为最佳。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