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022-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正一丹宸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译;太上说:祸福没有谁能主宰,实际只是人自己的心,召来的罢了。

                    善恶的报应,就如影子跟随一样,一定不会有丝毫差错。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此句,为《感应篇》全篇的纲领是主旨。

太上:至高无上的存在。

(在这也有人说是太上老君,但根据《清净经》,《北斗经》等道教经典可以看出,如果是太上老君传诵的经典,开篇应该为“老君曰”,那《感应篇》也应该叫“老上老君说感应篇”才对,所以这里的“太上”也只能译成“至高无上的存在”)

祸福:好事坏事,吉凶。

无门:没有什么窍门,捷径。

惟人自召:都是人自己感召来的结果。

善恶之报:善与恶的报应。

如影:在无形之中,就像影子一样,一直跟着你。

随形:形正影子就正,形斜影子就斜。

这一段与在《易》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感应篇》认为,趋福避祸是没有一定得门路捷径可以走的,全都是人自己召来的。行善就好似团结互助的关系,譬如我天天帮助别人,当哪天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很乐意的来帮助我,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同理当我天天欺负别人的时候,迟早有一天我也会被别人欺负。这是因为我做的事情,引发的后续。不同的选择对应着不同的结局,这就是自召。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自作自受。

而《易》中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以认为这就是趋福避祸的捷径,这也可以理解为门。说是“无门”但其实“有门”答案即是在“善恶”之中。

因为我经常做善事,所以我能积攒深厚的福报。如果我经常做恶事,那我必然也是积攒了很多恶报。因为不同的选择,得到不同的结局。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家族,社会,宇宙,都是同理。

道家讲“承负”佛家叫“因果”但在这里“承负”更符合。

“承负”可以理解为“承担”与“负责”。因为我做了什么事情,我就需要承担起这件的结果,要对后续的结局负起责任。如果我无力负责,那这件事也将由我的子孙负责。也就是祖上积德,子孙享福。祖上造恶,子孙吃苦。讲土点,就是祖上攒钱,后代花钱。祖上欠钱,后代还钱。也就是所谓“父债子偿”,讲现实点,就是有些工作需要政审,查三代呀!这是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承负“的例子。

这就能说明,为什么有些人经常作恶做坏事,挥霍无度,却还是有用不完的钱,蹦不完的迪。因为是官二代,又或是富二代。因为祖上给他积攒下的“福”还没霍霍完。但如果一直这么作恶下去,“福报”早晚要用完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无穷的“恶报”。

有些人出生时很贫穷,但是他不卑不亢,不作恶。积极工作,努力行善,这样终有一天他能成功,能发家致富,这也是他积攒下的“福”造成的结果。而有些人会说,为善事,不一定会有善报。做恶事,不一定会有恶报。大家要清楚,上天是公正无私的。况且这世上能活过百岁的有几人,有多少人能活着看到为恶者的恶报,又有多少人能看到为善者的善报。再者这报应不一定是报应在当事人身上,也有可能是子孙后代。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况且这世上也很少有“纯善”或者“纯恶”的人,大多都是可善可恶的人。这之间会存在一个转换,可以因为这件事行善,也可能会因为那件事作恶。在这转换之间,报应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还有很多隐藏起来的善行与恶行。这也能理解有些人明明做了很多好事,是个大善人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为什么得癌症了呢,又或是飞来横祸最终不能寿终正寝。可能是祖上做下的“祸”也有可能是暗中做了很多“恶行”这有很多种原因,但是得到的报应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不能说天不公,只能说自己还没有看明白。

    “一切惟心造,善恶只在一念间。”

所谓“善恶”即是当下的一个“念头”,想着好的事情,即是“善”,想着坏的事情,即是“恶”。因为这个一时 的念头,驱使着人们去做一件事情,等到后来长年累月的积累,也就有了好人坏人的区别。

“得祸得福”都在最开始的那一个“念头”,所以太上,开头就讲了“无门”说了“自召”,其目的就是要人们时刻谨慎的观察自己的“念头”,内观自省。时刻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如果是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扼杀。人在起心动念间,虽然还没有行动,但是这个善恶的结果已经预先显示出来了。

只要能看破,自己主导自己的行动,能清清楚楚的知道当下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只要是好的念头,那自然,一切行动都将是处处得福。

反之一个不好的念头,虽然一瞬之间,如果不能及时扼杀,任之发展,那结果必然是天地悬隔。

小故事

东岳大帝训曰: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祸福密移,迷者罔觉。

译:东岳大帝,教导我们,每天行善,就像春天田园里的草一样。虽然没有清楚看到它在生长,但是它却每天长大。每天做恶,就如磨刀石一样,虽然不能明显发觉它在减损,但实际上每天都在亏损。福祸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增减,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察觉的。

宋灵源禅师谓伊川曰:“祸能生福,福能生祸。祸能生福者,以其处危之时,切于思安,深于求理,尤能只畏敬谨也。福能生祸者,以其居安之时,纵其奢念,肆其骄怠,尤多轻忽侮慢也。”

译:宋朝时候,有一位高僧名叫灵源禅师,他对程颐说:“祸能生福,福能生祸。为什么祸能生福?因为人处在危难之时,心中剽窃想要平安,更深切地追求走向平安的真理,为了离开危境,他尤其能够做事谨慎,心存敬畏,为什么福能生祸呢?因为人处于安乐之时,就放纵自己奢侈享乐,无所顾忌,骄奢懈怠,因为环境的影响,尤其轻率随便,态度傲慢无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