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上磨炼

2016-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苗幸福

晚上七点,下班回家,班车上除了司机师傅,只有我一人。

还没到下车地点,我就内心焦虑,抓起包包,身体前倾,甚至伸出胳膊,就在我张嘴的一刹那,我对自己说了一句“停”。

就让我先停一会,现在以光速进入分析模式:

以上一连串的或身体或心理的动作,是我长期以来内心“黑洞”的惯有反射。所谓的“黑洞”,就是我不想成为别人或关注或关心的焦点,所以,往往在被别人关注到之前,我一般已经将自己安排好并且进入舒适圈。反言之,如果在我必须是别人唯一关注对象的时候,我常常会低头躲闪或者是急于想尽快摆脱。

所以,即使我已经很努力了,在“变化气质”这一点上,始终还是是差了点什么。

好啦,以光速回到生活模式,其实这一来一回,应该只花掉了我0.00035us。

收回手臂,靠回椅背,我对自己说“司机师傅知道在哪里停车,他不会为你操心,你也不必为他担心。”

说完,我收心入腔,

果然,一分钟的功夫,车稳当停下了,我对师傅说声谢谢,舒坦的下车。

脚触地面的一瞬间,我觉得我真棒。

以上,应该是很多人不需丝毫力气就可以做到或者领悟到的事情,而对于我们这种内心有“黑洞”的小孩来说,却是需要去不断去克服的关卡。

By the way, 即便需要跨再多的关卡也没有关系,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业力轮回,所以我并不会懊恼带给我“黑洞”的人或事,我坦然去接受和面对。

再回到那句“停”,想起阳明先生说的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么。而这个道理和西方哲思的“当下的力量”,“放下执着”有什么不同呢。和佛学的“空”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觉得是一样的。放下得真知。

那么再回到这件事上来。

By the way, 这件事的背景是我还没有能力在和人相处的时候,临在的去观察自己。这也就是说,如果我没有独自坐班车,那么我不会练习内观,如果我没有练习内观,那么就不会发现自身的“黑洞”,如果我没有发现“黑洞”,那么我就不会尝试去说服调整自己,我更加不会对“知止”这几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所以,阳明先生说的真的很有道理,“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

举个例子吧: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不能堪。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练。”

看,几句话,事上磨炼指点的多亲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