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揽人会之罗观山兴荣记
湖广填川之宏伟可以说直到今天,还深深的烙在我们记忆里,据传当时有好几十万人涌入成都,下一步要去那儿安家就只能听凭别人对川中各地的介绍了。
据《南明志》记:荣昌县说是一个县,其实县城荒废达四十多年,全县仅有十五户,总人口不足百人,且都居住在县西北仁义场与螺灌山云峰寺附近。直到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移民填川时总人口也不足两百人。
据传这十五户人中,有一个姓罗的,也是第一次填川时来到这里的,其家长罗贯山是这十五户人中威望最高的,面对史上的移民人川潮的到来,荣昌不靠山也不靠水,属于半坡丘陵地带,凭什么让人家来呀?但没有人来也不行了,于是大家搭成共识:推举罗贯山去成都招人,只要有人愿意来,我们就把房屋全部给他们,我们再异地重建。
于是罗贯山来到成都,到处人山人海,不用说,川内各地名流都在此大量招人,罗贯山四处求人到荣昌,人家一听说荣昌既不是平原,也不是山,也不靠水就都摇头,眼看移民大潮逐渐散去奔往蜀中各地,罗贯山只好拉住最后还在徘徊不知何去的十几户说:我保证去就有现成的房屋住,现成的土地耕作,我以我罗贯山的信誉担保。
但人家还是不信,你的信誉值几个钱啰,见人家还是不动心,罗贯山只好又说:我的名字不要说整个四川,就是成都都相当有名的,不信你们问那客栈老板。
客栈老板也许是为了打发这最后一波移民豪爽的说:“罗老板经常来成都做生意应该不会骗大家的。”但众人虽有些心动但还是打不定主意,此时罗贯山只好再说“我们那里昌元里冲上有个寺庙,大门口有付对联:金七里与银七里,横批:金银在七里,传说是建文帝留下的金银埋在那附近,但我们那里人少没办法去找,如果大家愿意去说不定都发大财了。”
到此时大家才真的心动了,于是共三百多人的移民大队跟随罗观山回到了荣昌,罗观山果然没有失言,不但让原住民腾出了房屋,更动员大家让出了耕种的田地,由此原住民只好迁往废弃的县城及昌元里和双河。
等大家基本安置稳定后,大家开始了寻找金银的工作,好几百人找了好几天无任何结果,此时大家真怀疑建文帝是否真在云峰寺为僧过,但云峰寺墙上的建文帝题的诗又不容怀疑。(今已看不见了,文革时被毁)
阅罢愣严馨懒敲
笑看茅屋雨去飘
现山岭嶂千层迥
北望京都居里遥
车载久辞飞凤辇
袈裟换却滚龙袍
公卿今日归何处
唯有群鸭早晚朝
既然建文帝在这里削发为僧,附近埋有金银就不容怀疑了,于是大家再在附近寻找还是无果,于是大家准备到庙里休息一下再说,这会儿不知是谁发现了已掉漆的佛像还是闪闪发光,原来所有的金银就是这些佛像,只不过外面刷了一层漆。人家说的金银在七里没错呀,只不过后人理解错了而已。
从此我们这批先辈们用这批金银在峰高与邮亭之间的石板铺开山取石,不但修复扩建了荣昌县城,还在全县范围内大修宽五至十米的石板路,基本上每两里地就有石板路,大足县邮亭经峰高过县城到安富去隆昌县,更是修建了可供两辆马车同行两边还留有人行道的官道(由于年久失修,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逐渐毁掉)。
道路通了,逐渐发展起了陶瓷、折扇及养猪产业等,从此繁荣昌盛的荣昌才真正名符其实。
后记: 荣昌人民为了纪念罗观山,在螺灌山云峰寺兴建了罗观山庙,当然至今还在,本文原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