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张天清

2020-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47ee4fd45a42

认知发展包括注意、记忆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

注意分配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注意力缺乏的不良影响:1分心,2学习困难: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3活动过多,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4冲动任性。5自控力差。

注意力的发展:小学生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及思考问题能力都较差,很难边听边写边思考,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很低。

注意力不稳定的因素:1生理原因,2病理原因,3环境原因,4教育方式,5心理原因: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得到关注,或者为了逃避父母给予的过重的负担,便下意识地通过一些行为来达到目的。

记忆力减退的原因:不良情绪,失眠,疾病-生理或心理的,用脑过度,依赖,压力,不良嗜好。

提升记忆力方法:平心静气。合理安排自己大脑工作和休息时间。树立自己记忆优良的信心。学习和找到一套适合提高自己记忆力的方法,训练。保持对世界充满强烈的爱好与兴趣,兴趣是记忆的第一推动力。强烈的愿望和刺激可以促进自己的记忆。要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建立与愉快事情相联系的记忆。让自己的心态永远年轻。学会一种或者多种观察能力。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记忆中尤其如此。开发自己的右脑,把记忆对象形象化。掌握歌诀或口诀记忆知识。学会特征记忆技巧。学会整理和分类。充分运用人自身的五官功能,调动身体各器官协同记忆。

思维是一种认知框架,它影响着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小学高年级,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学以后,学生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和成人比还很不成熟。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已基本形成。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具有以下六个维度:1是否会独立思考,不会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不盲从。2是否会辩证思维,事物正反两面。3是否会有所发现,从认知的事物中汲取养分的能力。4是否能自圆其说,自己的逻辑不存在悖论。5是否有输出能力,可以向别人灌输理念。6思维是否成体系,将零散思维点进行联系并能理清因果脉络。

思维能力的培养:脑激励法--头脑风暴,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区分开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1拓宽问题,2分界问题。问题越具体,越明确,就越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提出信息的线索,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机会。3常打问号。4快速联想与中止评判。要鼓励学生思想自由放任,想什么观念就提什么。重点是在数量上,质量是次要的。产生出的观念越多,形成好观念的机遇就越大。事实上,人们在后面形成的观念在质量上往往比前面形成的观念更高些。5延长努力。6列举属性。7形成联系。8尝试灵感。教学策略:1酝酿。评价学生思想的巧妙性和细密性,而不是速度。2中止判断。3适当的气氛。4分析。分析和列出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具体的要素,有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5思维技能。6反馈。

创造力有两种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

创造性思维者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即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他才会对各种问题都很敏感。

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是:有见识,洞察力,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以及语言流利,兴趣广泛。

具有创造力的个体具有以下特征: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2具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究条例,准确性和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关注某个兴趣中的问题。

妨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1过分重视成绩,养成孩子不敢有超常或越轨行为的习惯。2社会团体生活压力下,个人不得不放弃自我的独立特点。3教师不鼓励甚至阻止学生发问书本之外的问题。4社会上过分强调两性角色的差异。5把游戏与工作截然分开,使工作的情境过分严肃,过分紧张,因而不能从工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创造力的培养: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保护好奇心。4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5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6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榜样。

安全型依恋,主要表现为与母亲一起时,将其作为安全基地,以母亲为中心主动去探索环境,并不是总依偎在母亲身旁,只通过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回避型依恋,主要表现为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待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焦虑--矛盾型依恋,母亲的照顾行为不一致,对孩子的反应更多地依赖于自己当时的心境,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促进心理韧性潜能实现的策略:1培养个体积极的韧性特质。2建立良好的外界支持系统。在家庭中,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早期安全的依恋关系,父母对子女的积极关注,民主型教养方式,理解和无条件接纳,与父母建立起的亲密关系以及父母与子女的交往过程,都是帮助个体培养韧性特质,实现韧性潜能的重要条件。培养出自信和坚强的人格,在遇到挫折或不利情境时能够适应良好。

自我调控的过程包括三部分:1目标选择,2行动准备,3一个行为控制环路。

自我调控的相关过程:1自我效能感。2可能自我,指人们对他们自己将来的看法,包含希望的我,预期的我和害怕的我。3自我意识,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当自我意识很低时,人们很难用高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值得注意的是高度的自我意识也会对个体的自我调控产生消极影响。

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

低自尊的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是有条件的,成功时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就很好,失败则很差。这就体现了他们情绪不稳定的一面。高自尊的学生对自己的感觉则不会依赖于他们刚刚取得了什么,其情绪也相对稳定。

提高学生自尊的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的认识并认同自己的优点来慢慢灌输较高的自尊水平。安全的人际关系也能够创造高自尊的归属感和掌控感。

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1家庭。高成就动机的父母有三种品质:温情、接纳、及时表扬子女的成就。2同伴。3教师。4班级氛围。

过程导向的表扬对儿童在发现和形成好的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加以赞许会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目标。

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1角色采择能力。角色采择是体察另一个人的感受,想法或意图的能力。更多的助人行为和同情心,主要是因为他们能更好地推断同伴对帮助或安慰的需求。2亲社会道德推理。更可能帮助他人,并自愿与同伴分享有价值的物品。3共情。指一个人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4社会影响。

道德情感,由与道德有关的行为产生的内疚,羞愧和自豪等感受。道德推理,道德的认知成分,在明确各种行为对错的过程中个体进行的思考和推理。道德行为,个体在经受违反道德标准诱惑的情况下表现出的与自己的道德标准一致的行为。

道德行为主要是指在面对诱惑时个体的实际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任何有意伤害生物体的行为,且被伤害者会力图躲避这类行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