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想法散文

现代唯美主义诗人徐志摩(二)

2020-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飞扬_7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先生最早的一篇代表作。它诞生于1924年的12月。而之后《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是1928年3月创作的。而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再别康桥》是1928年12月创作的。

《雪花的快乐》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得很明白,通篇用象征的手法,用雪花象征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雪花它一方面象征着自由,另一方面它这种飘洒,可以飘到它想去的任何地方。其次,雪花非常的洁白无瑕,象征着爱情的纯粹。第三代表爱情的无私。因为它落在爱人的衣襟上融化掉了。表现出诗人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

说到对自由的向往,是因为在那个年代,1924年的时候,中国大地上还是遵从那套封建礼教的地方。徐志摩先生归国不久,他满脑子还都是一些进步的思想。对于平等、自由特别向往。自由恋爱是当时青年的一种时尚。

当年我党大量的进步青年,起来革命。当中有很多人是家境很好的。他们要参加革命,就是为了自由。他们不想接受家里给他们包办的婚姻。他们不想跟他童养媳的妻子在一起生活。像鲁迅先生,他的老家也有妻子,有的领导人在老家也有妻子。他们对自由恋爱的向往,那个时代就有那个底色。

徐志摩先生的写作目的,是在宣扬挣脱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恋爱的理念。值得一说的是,《雪花的快乐》这首小诗收编在徐志摩先生的第一本诗集,叫《志摩的诗》。把《雪花的快乐》这首诗作为首篇,看得出作者对这首诗的偏爱。

《雪花的快乐》这首诗分为四个章节,有四个层次。作者是从雪花的视角,慢慢地到最后,最重点的段落和章节是第四段。到一个人,他所爱的人身上融化掉了。最后一段升华。四个层次,第四个段落是全文的制高点,是全文的重点段落。

全文的基调是欢快的。表现出了一种坚定。这首诗歌的创作过程,有很多地方很精妙。四个段落之间是相互对仗的。每个段落当中,他很喜欢用叠韵在里面,用这种回环往复的手法,表现出一种音乐性。“诗的灵魂是音乐”。这是徐志摩先生的观点。诗中的这些叠韵能让我们读出许多神彩。不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首绝妙的爱情诗:

《雪花的快乐》

作者: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去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融,消融,消融――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