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让自己感到自在的人
“未来,当消费品全部被替代时,人的作用只能是成为消费者。
作为一个合格的消费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己有清晰的定见,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是自己喜欢的。
虽然你未必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起码你会做出让自己不难过的选择。
消费者是心中对自己的欲望有洞见和觉察,并且知道自己愿意为此付出多少成本的人,其实这是一种心智模式。
而有太多人把自己当作消费品,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我常常跟朋友们讨论,当今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自诩为城里人,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找到好工作——“洋行大班”。以前,是在外资企业;现在,能够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高级白领,不用担责任就再舒服不过了,他们的梦想就是这样。
另外一种人的终极理想就是成为“农民”。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开一个“农家乐”,租上一亩三分地,设计自己的生活空间。不管有钱没钱,反正他们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这就叫“消费者心态”。
然而,这都是在相对层面上的划分。
人最终的价值就是退步为消费者。他们最大的区别无非是有能力、有意愿的消费者,还是没有能力、没有意愿的消费者,换句话说,是有品的消费者,还是没品的消费者。
将其放在更宏观的层面上来看,你觉得如果连做消费者都不会有太大的激情,人还有什么用?——成为陪伴者。
真正互相认同的人,你认同他,他也认同众多,彼此之间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相互的陪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器都做不到这件事。
虽然手机中的Siri会与人互动,但它始终做不到像鲜活的人一样与你展开更丰富的对话。
因为人有万千业力的和合,有优点和缺点。你会发现人更真实,在对方身上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就会觉得更舒服。
也许将其放在更开阔的层面上来看,当人们都不太能够赚钱(赚的钱会被电子货币追踪到每一分钱都要去交税)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赚钱也没什么意思。
既然赚不到钱,自然也花不了多少钱,于是人们相互陪伴、互相不花钱,这就变成《人间世》里面所描写的状况。
所以,我们读《庄子》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完之后去想一想:我所处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我的答案是:你活在一个大部分人即将变得“无用”的时代(这只是小梁的猜测,很可能不对)。不过,如果我说的有一定道理呢?
当你最终发现人的价值就是有人陪伴,或者别人觉得你在旁边不讨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庄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一—首先成为一个让自己感到自在的人。
一个自己都陪伴不了自己的人,却指望着能够陪伴别人、让别入舒服,这不是充满矛盾吗?
这无异于用火去救火、用水去救水,想来很可笑吧。
从现在开始,学会自己陪伴自己。
一次,我躺在床上,突然恍惚地感觉到“这就是我的宿命”。每个人,最终都是自己和自己睡觉,自己和自己吃饭,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梁冬说庄子《人间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