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学习笔记PMbook产品大学

读《如何高效的学习》

2015-10-07  本文已影响148人  德川亮

最近在困惑,如何在上班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高效的学习一门知识。于是找到了这边书,希望能摸索和延伸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

一、掌握高效学习方法的目的

变的聪明。那么什么是聪明?是指,花的时间少,学得更多知识,记得牢,且能把它们应用,去解决问题。

生活中有这么几类聪明人,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1.你是个天才,过目不忘,理解力有异与常人。
2.天资平庸,但是通过某种途径,掌握了某种学习方法。
3.一个资质平庸的人,没有特意去掌握学习方法,突然有一天变聪明了?因为他变成了精神病变,大脑发生了易变,joking。

二、须知(预防针)

eg.
1.就像我现在,正在花精力研读这本书,而没有去看一本关于具体知识的书,尽管后者似乎能让我,马上获取一些立竿见影的知识和技能。
2.长跑运动员,为练习一项新技术,一开始反而会成绩下降。
3.肥胖的人需要减肥,教练会建议你做一些增加肌肉的训练,但是开始的增肌训练,并不会让体重减下来。
4.软件操作中的快捷键,一开始是需要你花时间学习的,甚至降低你初期操作的效率。

从而你要额外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受挫和犯懒惰。因此,你得学会管理的你的“能量”和“动力”。当然,这是一个单独的讨论专题和领域。

eg.
1.第一次拿弓的人,就想射中靶心吗?
2.不需要太多的举例,道理一说大家都知道,只是要强调,这是一般人没有“花心思”的点。尽管,客观情况下,在学习完知识之后,马上就能应用他们,有时候是很难做到的。比如,我刚上了一堂关于企业管理的课程,但是,我现在只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根本没法把新鲜的知识运用起来……但是,只要我们花一点心思,就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无法实际应用的难点,后面会展开描述。

你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学习必须根据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1.随意信息vs 观点信息 vs 过程信息

随意信息

  • 理解简单,但是零碎,无归规律,通常需要死记硬背的信息
    eg.一年是365天,π的小数点后100位

观点信息

表达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或确定性,可以理解为问题和结论。
eg.鸡和蛋谁先有?当然是现有蛋。

过程信息

  • 讲述一些列动作,操作信息
    eg.建造一座房子的信息,写一段代码的信息

2.具体信息VS 抽象信息

具体信息

是那些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比如医学上的视、触、叩、听得到的信息就是具体信息
eg.苹果,好吃,梨子

抽象信息

  • 和随意信息相反,是难以理解的,但是逻辑性很强

3.弱结构信息和强结构信息(弱联系信息和强结构信息)

三、关键点

此学习方法的模型 ,可以类比于吃饭模型:

1.获取vs 找吃的东西

1.1不要去机械记忆。

如果我们有计算机一样的大脑,那么机械记忆非常有效。你所要做的就是精确复制信息,如此我们将可以记住任何信息。不幸的是,大部分人的大脑并不是计算机,所以机械记忆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法。

1.2操作技巧

我一直信奉“一次学会”的学习原则,“一次学会”表示你在学习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而不是忙着做细致漂亮的笔记,等到课下再学。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果忘记了这个目的,笔记记得再漂亮,思维导图画得再标准、好看,也是本末倒置。

笔记的好处,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也是一定程度上,是帮助你把弱关联的信息,变为强关联的信息

1.3可能的问题
2.理解 vs 咀嚼

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2.1操作技巧

总得来说,是运用联想,类比,简化,抽象,分类以让信息,模型化,视觉化,建立联系,从而让它们拥有一个不错的结构。

2.2可能的问题问题
3.拓展 vs 吸收养分,和体内的其他元素,组成各个器官和组织
3.1认识界限和运用类比

高智商者并不认为,学科之间的界限那么清晰。并且有这样一个比喻:类比就像闪电,能照亮学科的黑暗角落
eg.
1.企业管理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2.交互设计和写作文;
3.学科的划分价值和整合闲置车辆的观点

王兴:科学分很多,有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如果你从最底层想的话这些事情都是回到物理上面……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162

3.2知识的状态和感觉,应该是一张“网”

“网结构”的2个组成元素
建立网状的知识结构,是通过观察聪明的人,是如何学习而总结的。而真正从科学上了解大脑生物机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整体来看“网结构”

了解世界上多数人使用的成熟结构,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他们能快速构建建筑,道路,和城市
eg.
1.生活经验结构:a.感知模型:人的5感;b.联系模型:人,物,环境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个的故事。
2.基础数学结构
1.X+Y=?模型

3.3模型

模型是简化的结构,结构的快照。更为简单和更易储存 。对学习新知识非常有效率

成熟的模型
1.生活经验结构中的模型
eg.编程中变量,可以理解为一个个的“罐子”;函数可以看成是,馆子的加工和包装机器。文章开头中的食物消化模型,类比于学习方法的模型。

2.数学结构中的模型
eg.公式,函数,几何模型。

3.4联系

eg.
1.吸收食物,和吸收知识,都是吸收,所以它们之间能建立联系
2.交互设计和写作,都是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所以它们之间能建立联系

3.5操作技巧
3.6扩展的问题

4.纠错 vs排除那些“脏东西”——尿,粪便,鼻涕

4.1不纠错的风险

你得明白,前面步骤中类比产生的模型的局限性——不够精确,否则就会推理出错误的结果
eg。

另外,生活经验模型中有太多错误的联系,主要由,认知,偏见,社会性,文化,传播等一些列原因造成,你得小心处理。
eg.

4.2操作技巧
4.2可能的问题

纠错的工作,经常是我们犯懒惰的。因为,我们显性意识或者潜意识中认为,已经了解或者掌握一些知识后就够了,它们也能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于是,我们没有太多的动力去纠结那些细节。

5.应用和测试 vs让组织和器官运作起来,且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来强化特定的组织和器官

应用,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最终目的。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这部分知识如果不去运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你需要引导更多的知识至应用阶段

所有知识的应用都应该变为一种“感觉”。
读了图书馆里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也只是理解了管理学的概念,如果能亲自管理企业,那么对概念就不仅仅是理解,而且是一种管理企业业务,人事的感觉。

而测试则是模拟应用的过程,检测你对知识能应用到什么层次,以保证在真正上场前,你能真正准备好。

5.1操作技巧

1.应用可以不是实际的运用,而是虚拟练习,比如,第四步中的纠错过程。或者“实体”化它们,比如,把它们写成文章,做成ppt,图表,或者做一场演讲。

2.去模拟应用,去测试你的目标是否可以到达

3.知识自查表

5.2可能的问题

6.学习顺序和测试

其他需要做的事情

1.能量管理:保障精力,体力,动力

eg.

为什么有的课不枯燥无味?

2.目标管理

3.清单管理

4.高效的做事方式

todo 清单

1.信息获取提速练习(视觉阅读),积极阅读练习
2联系.图文笔记流(结构化,联系,类比,图像视频法)
3.定期回看纠错,测试,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