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道学传统文化爱好者佛法智慧&心灵抚慰

智慧与慈悲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11人  石竹
智慧与慈悲

就上面文字内容,我请教了如月老师有关智慧和慈悲的问题,将问答内容整理如下:

屿木:早晨也一直想一个问题,真正的智慧可以脱离慈悲单独存在?您有空给讲讲两者的关系,以及他们和观心修行的关系吧。

明空如月:真正的智慧,是慈悲与智慧的圆融一体无二无分,这才是圣者的智慧。只有所谓的智慧而没有慈悲,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为了与其它智慧进行区别,佛教中的智慧,用[般若]来表示。

在佛教的[六度]中,六度的具体内容是相互含摄的,这是与其他宗教的本质区别。

屿木:六度是指?

明空如月: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般若中,已经包含了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同样的,比如布施,也包含了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没有包含,那就不是佛教的教义。所以,般若智慧,本自包含了慈悲,即慈悲是智慧的慈悲,智慧是慈悲的智慧。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佛教修行与其他宗教修行的本质区别。般若的核心是空性,但空性中是具足慈悲的,是具备一切诸佛功德的。所以其他宗教的教义,都可能导致对生命的杀戮,唯有佛教的教义不会。佛教教义里,没有[异教徒],只有迷悟之别。而所有的迷,都需要悟来度.....

屿木:是不是反过来说, 慈悲也具有空性?

明空如月:佛教里的慈悲,是具足空性智慧的慈悲。而不仅仅是母亲爱孩子的那种慈悲。

屿木: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慈悲的扩展,最后就是空性的智慧,也就是从慈悲入手,也是很好的修法?

明空如月:没有空性智慧,慈悲再怎么扩展,也不会成为空性智慧。比如基督教中的一些修行人,可以达到与上帝合一的境界,能够爱所有的生命,但没有空性智慧。所以佛教修行,既要修慈悲,也要修空性智慧。最后达到慈悲与空性智慧融为一体无二无别的境界。

屿木:观慈悲,或者慈悲地去观,算不算一种悲智双运呢?

明空如月:可以算悲智双运,但与空性无关。只有悟入了空性之后,才是空性的悲智双运。

屿木:我再消化消化,谢谢您的讲解 。

空明如月:不客气。

整理时,才发现自己领悟能力太差,一个问题,得让老师揉碎了讲。同时,也越来越感到佛教的博大和殊胜。

感恩明空如月老师悉心指导解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