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读书

拆书15 | 你学到的是几手知识?

2017-09-07  本文已影响39人  肚财神
跃迁

R:阅读原文

知识的源头是站在人类认知边缘,研究、思考和验证的人。他们的一些新鲜的思考,在脑子里、笔记本上,还未进行详细加工,但是新鲜热辣。一些知识经过系统化,成为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者圈内人互相讨论的内容。

二手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三手知识是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较低,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故事(比如,《我是如何一个小时挣到200万的》)或者情绪因素(比如,《看懂这个不转就不是中国人》)。讲一个观点,灌你无数“鸡精”。大部分公众号、头条都属于此类。

I:用自己的话阐述信息

1.源头信息的概念更加清晰,关注的是基础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离源头更近的知识,能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有效信息的数量和整合的效率。但缺点是,源头信息通常比较生涩,和日常生活没有什么交集,理解起来有难度。这也因此有了二手、三手知识,让这些信息普及和大众化。

2.一手知识是原创知识,来源于对认知边缘的思考,是专业学术文章论文、原创著作等;
二手知识是对一手知识的忠实转述;
三手知识是畅销书,是对一些理念的简化,便于在人群中广泛传播;
四手知识是根据自己体验写的鸡汤。

3.并不能说一手知识就好于二手、三手知识。一本书的有用程度,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当理解能力和实践经验暂时还达不到时,有一手知识也没法读懂,这时,反而是深入浅出的二手、三手知识更为有用。

4.所以,到底什么是好知识呢?第一,首先是有用;第二,概念清晰,能解决更多场景下的问题。

5.识别知识的源头,跟随知识的源头,成为知识的源头。

A1:我的案例和经验

1.今年,我主题阅读了沟通力,分类如下。《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人性的弱点》能算作1.5手知识;《好好说话》、《沟通的艺术》等是二手知识;《拆出你的沟通力》、《为何爱会伤人》是三手知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非暴力沟通》、《拆出你的沟通力》这两本书。

2.《跃迁》这本书能算几手知识呢?我觉得是2.5手知识。有自己的一些观点,但大部分是对现有观点的重新组合和运用。

A2:下步行动

1.将我的信息源进行梳理,马上就做。
2.然后,在阅读时,不断靠近更源头的知识,不断靠近拥有更源头知识的人。
3.学习时多去创造,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发现事物的本质,打通概念之间的联系,解决更一般性的问题,成为知识的源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