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文章写法写作方法

如何进行创作——关于创作的两个本质条件和三点要求以及我为什么不推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286人  清谷君_

如何进行创作,倘若你书读的足够多,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够深刻,就应该明白怎么去写,写作课是没有必要上的。有的人说,这两点我都不具备,但我就是爱写作,难道不能去培训一下吗?当然是可以培训的,但是有一点要提醒你,尤其是如果你对写作这件事有着更高追求的话。

写作课会教人很多技巧的东西,这容易给人造成误导以为只掌握技巧就够了。但是,技巧的东西掌握的多了就能够写好文章了吗?这些表面功夫做的太多,就会让人觉得丧失真诚,千篇一律,平庸而狭隘。这样的作品自娱自乐可以,追求读者效应是指望不上的。

所谓教人创作的写作课,本质上与成功学无异。

创作比拼到最后,是作家人格境界的高低,作家对现实关怀的大小,而这些东西只有两种途径能够得到:一是用心的去体会生活,琢磨生活的逻辑;一是大量阅读,提高审美趣味和思想境界。

没有这两点作为基础,还谈什么写作。

为什么作家一定要认真的感受生活,为什么一定要去大量阅读?因为只有去感受生活,才能把握生活的逻辑,才能够写出足够“真实”的作品,才能够把一个故事讲的足够严密,才会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的设定合情合理。而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够提高写作者的思想境界,审美境界,以及对文字的驾驭程度。坦白说,简书上的作者在这两方面大部分是不具备的。

作品一定要追求深度,一定要有形而上的思考。但实际上大部分作者都不理解什么样的作品才叫有深度,或者对深度的理解存在误区。在我看来,所谓深度,就是显现客观世界和心灵世界真实的程度,换句话说,创作是要求“真”的,这种“真“区别于客观真实,是用虚构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更为普遍的真理。因此这要求作家一方面要用心体验生活,一方面要用心体悟自身。

作品一定要追求“善”,即作家一定要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取向和价值追求,优秀的作家一定能够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关怀寄寓其中,换句话说,对于“善“的追求,要求作家一定要具备关怀和悲悯两种精神气质,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作品中显现作家人格的真诚,才会让人觉得真实不做作,才会真正打动人。

作品一定要追求美,美即形式的层面。所谓的写作课,恐怕也只有在这一方面上才能去教人一点什么。但是当所有的写作者都掌握了同一种写作套路,读者就会产生审美疲劳,“美“的追求也就无法达到了。换句话说,上完写作课的最终结果,就是千篇一律,就是平庸和狭隘,与其如此,不如自己写作,最起码不会让人觉得总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总结一下,对于创作有两点最为本质的东西,即对现实生活的体悟和对经典作品的大量阅读,这两点对于作家而言都具备当然最好,最不济也应该具备一点。此外还有三点极为重要的要求,即求真,求善,求美,这三点是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

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才可以尝试着去写作,诸位创作小说,追求变现,追求粉丝效应的写作同僚,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具备这些条件吗?如果不具备,就别存野心,自娱自乐就好。如果有野心,就先踏踏实实的修炼自身的功夫。

我来简书的时间很短,刚刚关注了几个儿童文学的专题。我发现儿童文学专题创作有很多问题。儿童文学的创作题材是多样的,却看到大部分写作者都只写童话,是因为童话可以架空世界,任意捏造,写起来不费力吗?如果这样想,我想各位童话创作者就错了,至于原因,上文也已经提到了。

我还发现很多作者的文字很幼稚,儿童文学的创作在文字语言上固然应当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是这跟幼稚是两回事。更不用说还有一些作者一天可以更新四五千字,试问,你有多少时间去好好打磨自己的文字呢?

笔者在成年以后已经很少再读儿童文学作品。不过偶尔也会拿出来翻看一下,记得《儿童文学》杂志曾经出版过一套书叫做《盛世繁花》,其中的三册小说卷均是儿童导向的作品,但是我发现这些作品我今天拿来读依旧津津有味。这应该给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者提一个醒,看看80年代的作家在做什么,我们又在做什么。

我看到简书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有一个通病,文字的幼稚上文已经提到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大部分故事都是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然后把所谓的“爱”“友情““勇敢“之类核心价值观灌输进去就可以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教人创作的写作课的荼毒,坦白说,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希望各位创作者深思。

我提的这些要求,对于简书作者,对于儿童文学创作的作者,是否要求过高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