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感悟漫漫人生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薇泩铃征文】第八期【母亲】单月征文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之一。
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他《写给母亲》这本书中,收录了数十篇文章,谈亲人,写朋友,说爱好,悟生活,洋洋洒洒,见解不凡。让我们可以从书中近距离地接触一位作家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并从中得出不少感悟。
1、生活再难,父母也努力托举着下一代,我们要珍惜家庭与亲情。
书中最前面四篇文章都是写母亲。作者说到,小时候家里很苦,亏得母亲在全力撑着。在那个不堪回忆的特殊年代里,父亲被带走“改造”了七年。七年里,家里只有母亲、作者、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没有了父亲的工资,兄妹几个都要上学,母亲还是个小脚,身子骨不硬朗,平日只是干一些针线活计,“从那以后更只有没黑没明地替人纺线赚钱了”。
可这么艰苦的日子,并没有把母亲打垮。在父亲好不容易寄回一封信并劝母亲与他离婚免受身份影响时,她掷地有声,叫作者回信说:“咱们能活下去,黄连再苦,咱们能咽下!”
面对生活的困顿,作者多次表现出不想读书,觉得读书后也没前途时,并不懂字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一直激励作者不放弃读书。有一次作者想卖掉父亲的藏书以换得钱来买新纺车以养活家人时,母亲狠狠地对他又打又骂。后来因家里太穷实在撑不下,不得不让作者退学回村干活,母亲仍时时激励作者,不要放弃学业,最后终于等来上大学的机会。
作者文中写到,“母亲的伟大不仅在于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所以,作者对母亲的思忆,久久不散,令人心碎。“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书中也写到了父亲。父亲原是乡村学校校长,家族中最有知识的长者,却也一生命运坎坷。“父亲的一生中却没有舒心的日月。在他的幼年,家贫如洗,又常常遭土匪的绑票,三个兄长先后被绑票过三次,每次都是变卖家产赎回,而年仅七岁的他,也竟在一个傍晚被人背走到几百里外。”中年后蒙受多年不白之冤,身心受创;平反后为了小弟顺利工作自己选择提前退休;晚年也不肯歇息,为了大妹、小妹的工作问题数年间硬着头皮不断奔波。
书中写到,在作者因写文章陷入风波焦虑无助之时,年迈的父亲忍者伤病坐车赶来,劝慰他,“你不要瞒我,事情我全知道了。我们没事不要寻事,有了事就不要怕事。你还年轻,要吸取经验教训,路长着哩!”,并拿出酒来一起喝。爱子之深,让人慨叹。
父亲后来患了癌症,大家瞒着他,他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一直配合治疗,“最后阶段他预感到自己不行了,却还是让扶起来将那苦涩的药面一大勺一大勺地吞在口里,强行咽下,但他躺下时已泪流满面。”作者父亲是多么舍不得离开这个家啊,读来让人阵阵心痛。
2、童年的所有苦难,并不是你认命的理由;心里有梦,还是有机会改变人生的。
从写家庭的诸多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印象:作者的童年生活实在太苦了。作者作为家里的老大,文革期间父亲被抓走后,看着母亲以弱小的身躯为一家生计没日没夜操劳,心里愁苦。后来他辍了学,未成年就跟着大人们在村里干活,领着一半工分,帮助养家。
母亲的纺车坏了,为了挣到15元钱给她换一架新车,作者跟着邻居刘五叔,去山沟里砍柴卖。砍柴的地方挺远,要在弯弯曲曲的河沟钻上半夜,天亮了才赶到地点。跟着大人爬上陡峭的山崖砍那些枯蒿野棘,午后装在背笼背回家。回去的路是顺河绕的,很不好走,经常碰伤脚出血,很多地方根本不能歇息,常常得痛苦地忍耐着。六十斤的柴可以换得2元钱,虽然很苦,却成了作者与生活斗争的鼓舞和力量。
这样的艰苦环境,作者在母亲的鞭策下,也努力地自学。晚上他看书,母亲纺线,点两盏油灯的话不舍得,同在一个房间母亲又怕吵到儿子,后来他母亲在月光下纺线,作者在屋内点油灯看书。“每当我看书看得身疲意懒,就走出门来,站在台阶上看母亲纺线,那“嗡儿、嗡儿”的响声,立刻让我浑身一震,脑子也就清醒多了,反身又去看书。”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自学完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并将父亲留在家的藏书也消化了一半。后来,父亲得以平反,作者报考大学,也幸运地被录取。
大学生活,也挺辛苦,看作者书中自嘲般的描写:“一条破被子,一件小褥子,一条床单,一块塑料布,伴随了我三年大学生活。冬天的夜里很冷,就借同学们的大衣覆盖;一到下雪天,大衣借不到,夜夜只好蜷着。夏天,一宿舍六人,五人有蚊帐,我没有;蚊子全集中到我身上,可幸那时比现在胖,有的是喂蚊子的血……”
有点写诗天分的他,在校刊上连续发表了几首,便有些不满足了,想冲出校门。他有空就往市里的一家报社和一家刊物的编辑部跑动,将稿子送给编辑们。半年多过去了,他写了十几万字的小说、散文、故事、诗歌,竟没有一个变成铅字。但他感觉良好,总相信自己还能写,一有机会就四处求教。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作品后来得以陆续发表了。毕业后,作者也幸运地得以留在省出版社任编辑,最终慢慢成为了知名作家。
3、成名后的贾平凹,依旧活得朴素,活得通透,值得我们学习。
而立之年,作者就给自己写过自传。“贾平凹,三字其形,其间,其义,不规不则不伦不类,名如人,文如名,丑恶可见也……为人为文,作夫作妇,绝权欲,弃浮华,归其天籁,必怡然乎和;家窠平和,则处烦嚣尘世而自立也。”
在小妹十八岁生日时,作者不忘赠书写信鼓励。“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你目下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
在女儿诗籍出版时,他欣然写文祝贺。“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要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
文中还不忘对女儿一番勉励。“我要说的是,既然一棵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长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谈论其他作家,作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地。书中有好几篇描写作家的文章,读来令我们受益不少。
对莫言,说他的作品就是一场乡间社火,什么声响都有,什么色彩都有,你被激荡,你被放纵,你被爆炸。他的批判精神强烈,但他并不是时政的,而是社会的人性的。他的写作在那时是不合时宜的,是反常规的,是凭他的天性写的,写得自由浪漫,写得不顾忌一切。“他成功前是不可辅导性,成功后是不可模仿性。”
对路遥,说他是一个强人,他大气,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劲用狠;他让你尊敬也让你畏惧;是一个有大抱负的人,文学或许还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选择,但他干什么都会干成,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虽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读者捧读,他的故事依旧被传颂。”
作者称赞孙犁,说世上最难得的就是清正,孙犁不往热闹地方去,是一个大儒。孙犁的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就好,不在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什么位置,他是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的又都是文学。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
作者说沈从文不是个使强用狠的人,不是个刻薄刁钻的人,他善良、温和、感受灵敏、内心丰富、不善交际、隐忍静虑,这就保证了他作品的阴柔性、温暖性、神性和唯美性。“作品必须经过五十年的考验,如果五十年后还有人在读,那就是好作品。”沈从文的作品就属于这种。
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作者说张爱玲的天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洛水上的神女回眸一望,再看则是水波浩渺,鹤在云中就是鹤在云中,沈三白如何在烟雾里看蚊飞,那神气毕竟不同。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
虽然说作家的作品,意义并不在于获奖,但在陈忠实的《白鹿原》获奖后,作者高兴地说:“它的获奖重在给作家有限的生命中一次关于人格和文格的正名,从而供生存的空间得以扩大。……上帝终于向忠实发出了微笑,我们全都有了如莲的喜悦。”
书中有一篇《名人》的文章,记录着作者对名声的一些体会。从不明不白忽然间出了名,到成名后种种生活的感悟,都叙之纸上。
“你成了名人,你的一切都令人刮目相看。你本来是很丑的,但总有人在你的丑貌里寻出美的部分。你的字恶劣不堪,但你的字被裱糊了高悬于相当多的人家的正堂上……远在千里的你的家乡人,闻讯而来缠你办事,大到来告状来买汽车来调动工作来要超生指标,小到来治鸡眼来要结识某人来看戏来住旅社来配眼镜,以为你什么人都认识,你一句话值千金,顶一张公文,顶一枚政府图章。”
“你不敢信口开河,在拥挤的小饭馆里,你不敢端了一碗面条圪蹴在墙角吃。你不能在买菜时与小贩高一声低一声地讨价还价,你不能在街上看见秀色可餐的女子骑车经过时而斜看一眼。社会要的是你的名,你也在为名活着!”
你只有不断地向前来使你不能安静的人说:“别把我当名人,我其实一文不值!”“是的,你一文不值,在你和你的妻子的吵闹中她不止十次地这么对你吼过。她知道你是多么平凡的一个人,知道你哪颗牙上有着虫洞,哪只鞋子夹了趾头,还有痔疮,且三个外痔经常磨破,知道你有三天不刷牙的劣习,有吃饭时放屁的毛病……”
哈哈,有趣吧,这就是真实的作家——贾平凹。想要更深一步认识他,学习他,就好好阅读他《写给母亲》一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