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领导者的意识进化》,看自己有多少可能
读这本书的时候,最想做的莫过于对标一下自己在哪个层级上,以及熟悉的人都在什么层级上。对标自己的时候是最难的,有种冲动就是将自己的意识层级往高了去对标。遗憾的是,透过多次的教练对话我发现,在家庭中我大多数表现出来的是第一层级“以我为尊”。到了工作场所,我会表现出“内观自变”也就是最高层级,但是事实上,那个表现也仅仅是表象,因为只有内观自变才有可能在我所处的公益环境中有发言权。究其本质,这样的内观自变实际上是“社会规范”。
读这本书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知道自己在哪里之后,还能够探索如何进化。然而听多少道理,到了现实生活中都还是有很多结。最近的一个结是,一个肯定不是合适人选的伙伴要离开团队,客观上来说这这是一个有利于团队也有利于他个人的事情。但是,我却觉得有点违背我之前给自己承诺的,“不要主动开人”。为什么不主动开人呢?我大概是担心让人离开就是拒绝,拒绝就是不好的。我不主动其实也是一种战术上的懒惰,懒于去为团队物色更合适的工作伙伴。从心智结构上来看,我看上去是“自主导向”,在招人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但是在细细探究的时候发现,这套方式并没有什么优势,也和自己的价值观取向并没有什么特别直接的联系。
工作场所需要人们尽可能的进化,是吗?我的那位工作伙伴,一直执着于自己的人设,并且也认为这是先天气质,很难改变的,并且也自己跟自己说,这样的改变是很难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改变,也以改变为立根之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团队的伙伴都不愿意改变,这是不是很可笑呢?我也发现,我把进化这件事情是当作理所当然来考虑的,而对于伙伴则不是。对于不是的伙伴来说,似乎接纳对方不改变变成了我要做的功课。
另一个真正想说的是,人的进化似乎是需要伴随外部环境的变化的,例如,对于我来说最近想要做一个转型,从一个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转向成长的助力者,这个转型很艰难,有个原因是,角色转型离不开业务的转型。其中的空档期或者说跳跃期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部分。艰难的本质,其实跟伙伴面临的挑战一样,恐惧未知。只是我的恐惧被隐藏的更好,而他的被我们看见了。
以前觉得怎么看自己都看不明白,为什么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或者就是用一句我始终在成长搪塞过去。现在发现,年纪大了,改变起来的阻力或者惯性确实是在日益增长。另一个发现是,原来自己可以真的更加清晰的看见自己。
这就是我最近半年阅读《领导者的意识进化》的一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