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书评|新一轮危机到来,坚持创新,才能走得更好

2021-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香小蕉

新冠是检验国家综合实力的一场比赛,从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到自己进入2021新冠决赛圈,仿佛都是很神奇的样子。耳边听着救护车的声音,心头数着全民核酸的次数……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里,看到“平均每十年就要发生一场新的危机,这次的新冠疫情,只不过是加速了这场危机的到来“这样的表达,心里不免还是有一些异样的情愫——能亲身经历这样的时刻,是何其“幸运”。因为,人类历史上,经历过流感、瘟疫等等全球性的疾病;而我们这一代人,对发生在历史上的疾病的认知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法去感同身受。比如,在看到世界大战最终因为流感而结束,英国亚姆村村民宁愿选择自我隔离而不去外出求助,只能感叹一句“历史真是讽刺”,或“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是感人”,这样大概就是全部了。而新冠疫情,让我们能够以一个新的身份,参与到这场世界性的新一轮危机中来,不得不说是一次新的体验。

《危机:1520-2021》就是提出“新冠疫情只不过是加速了这场危机到来”观点的书。它是由身兼律师、财经作者、金融、经济、商业与科技史研究者于一身的郭勤贵所著,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系统性地梳理了500年来经济危机与世界金融危机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从经济危机的导火索与催化剂的角度,将有关历史事件关联起来,去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经济危机与战争、瘟疫、地缘政治、全球化、货币、科技、政策之间的关系等等。全书共七个部分,十六章节。分别讲述了大航海时代大国的崛起,工业革命下的英美沉浮,战争、瘟疫与世界大萧条的关系,战后三十年的各国经济变迁,世界经济的繁华与衰退,以及新时代面临的新危机等。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适合对经济、历史感兴趣的人群阅读,精读、泛读均可。

作为一个对经济学小白,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

一、这500年,世界经历过的危机可以归纳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货币危机这几类。

目前为止,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年,是由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所引发的,由于美国的全球性地位,这波大萧条传递到了与之有链接的各个国家,对经济、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在这浮浮沉沉的500年中,各个国家、朝代都在经历各种各样的经济危机,比如,英国就曾经历不下11次,美国在19世纪经历过8次等等。经济危机的根源主要源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的影响与约束机制失灵。

金融危机也可以理解为市场因投机而造成的巨大泡沫,最早的是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泡沫,随后还有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英国南海泡沫等,其本质都是人的过度自信与贪婪。

财政危机的主体是国家,发生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国家为了解决连年战争而形成的严重财政问题,要求增加税赋,调整贸易政策等,而引起国内政治动荡。比如,西班牙腓力二世的财政危机、英国查理一世断头台事件等。

而货币危机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助动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汇率政策不当、外汇储备不足、银行系统脆弱、金融市场开放过快等等。比如,明朝时期的“白银本位制”、1931年创造金本位制的英国宣布退出、1997年韩国外汇危机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二、500年间,沉浮出世的全球性霸国,都必须先具有战略定力,才能破发而出。

在这500年间,世界上先后崛起的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9个世界大国;而荷兰、英国与美国是其中的佼佼者,各自领导了世界100多年。

荷兰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全球霸主,荷兰盾也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支付货币。它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在大航海时代,抓住了两牙(葡萄牙与西班牙)争斗的时机,以开放的心态,去吸纳世界最先进的文化、思想与航海及相关技术,最终冲出重围,成为引领时代的那颗新星。

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海军实力就猛增,在大航海时代显露出了优势,但最终还是在50年后,真正走到了前台,从荷兰手里接过了接力棒。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且率先实施了“王在法下”的制度。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上,英国能够实施创新的金融政策,例如通过持续不断发行低利率的长期国债来筹集军费,支持军队的对外战争;这样的环境还助力了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主地位。

而美国,在1894年其GDP首次超过英国,但也是在50年后,才真正从英国手里接过世界霸主的接力棒,并维持至今。美国的大基建、税收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教育等等,让它在这个宝座上稳稳地坐了100多年。

纵观这3个大国的发展史,有一个“战略定力”的有趣现象,即在他国间大动干戈的时候,保持自己的“独立主义”,只要不干涉我的利益,我便置身事外绝不插手,不干扰他国的政治。这样的策略,有几个好处——不树敌、闷声发大财、专注搞内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三、大国在面对危机时候的共性。

1. 必须承认,影响一定是大范围的。

危机的产生是与大国兴衰交替、全球化、全球产业链转移、世界秩序变局存在紧密相关性的。全球性危机的发生,多与当时的强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强国通过外贸政策、货币往来、战争扩张等等传递到其他国家。比如,二战后成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同时也要求“美国必须保证一定的黄金储备量”,一旦储备不足,持有美元债务的国家变化抛售,引发金融危机,而这个范围是巨大的,也在后来得到了验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 政府(有形的手)必会出手相救,推出“创新举措”。

美国经济学家本·伯南克说“一旦明确下一场危机时真正的系统性危机,反应不足会比反应过度危险得多,太晚出售比太早介入造成的问题更多,而半途而废的措施只会火上浇油。”所以,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政府必定会采取干预政策,而不是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近期来看,政府干预的有效例子有罗斯福新政、里根政府、撒切尔主义等。罗斯福新政把经济发展由“自由市场”转变为“国家对经济干预下的市场经济模式。里根政府核心是“去管制化”和“减税”,对供给侧进行“四板斧”的改革。撒切尔主义,改变战后各届政府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行货币经济政策,进行税改、压低通胀、紧缩信贷、加速企业私有化。

3. 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承担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需要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且能够稳定市场信心。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是瑞典中央银行,成立于1668年。随着全球局势的动荡变化,中央银行也不再单纯局限于一个国家,它有可能是一个盟约下的几个国家(如欧元区),或者一个体系下的众多国家,甚至还出现过“一个人的中央银行”——三次拯救美国的摩根(分别是拯救美国支柱产业、拯救金本位货币制度、拯救银行与华尔街股市)。

中央银行一旦不存在或不履行它的职责,人们就会失去信心,带来市场的恐慌。比如,美国史上发生过多次事实上的中央银行到期未能续期经营的情况,历史上的美国也经常面临恐慌,经常经历比其他国家更为迅猛的繁荣和深重的崩溃。

夜晚读书

当然,《危机:1520-2021》所讲述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大国的发展情况,还有曾在不同时期引领过世界的其他6个国家的历史事件与经济规律的探索,也有历史上不同时期经济学家们的理论概述。但一以贯之的,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不管世界怎么变,只有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不管是大航海时代的航海技术创新,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金融创新,还是以蒸汽机、电汽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新时代,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用自己的智慧谱写创新的篇章,推动时代滚滚的浪潮不断前进。

按平均每十年一个新危机的理论,当下的新冠疫情是必然会发生的,只不过它的出现方式让人有些始料未及,且它的出现也加速了危机到来的时机。这一轮危机,也在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继续出彩地走下去;比如中国的疫苗速度,援助计划等等,中国的东方力量也在一次次的危机中被逐渐放大。也许不久的未来,逆全球化趋势真的会到来,中国也会以超级大国的姿态重回世界“山巅”,一切,可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