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求走得更远微光成炬,照亮你心(消零记录)心理

为什么光抱怨不改变?

2022-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生如夏花zhm

生活中,大概你也遇到过这种朋友,跟你抱怨婚姻不幸福,另一半不好。但你给他提出建议,他都会说没有用,可能还会告诉你「我们家情况特殊」。

这时,你就不要再给建议了,陪他等一等。他找你的目的,看起来想让这段关系变好。但是更准确地说,他是想证明「这段关系是不能变好的」。

我们都有这种时候,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也别急,不妨等一等。

改变的阻力。

亲密关系中,很多人会说,「那又不是我的错。」双方都试图证明这句话。亲密关系这件事,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一旦遇到问题,到底谁的责任,很难归因。两个人都能找到理由,证明是对方的问题,对方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样争下去是没有结果的。

我们更应关心的是,以后怎么办?不管谁对谁错,接下来想过得好,谁需要怎么调整?

这是处理亲密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对错不重要,改变最重要。


道理是这样,可有些人还是纠结。他可能真的需要这个对错。

有些人持续呆在一段不理想的亲密关系里,不改变,可能也有意义。

第一个意义,保留负面因素。

有时,我们需要在生活里保留一些问题。比如保留一个糟糕透顶的人,我们痛苦时,就可以把问题算到这个人头上。

比如说:「我现在没钱,都是因为老婆太败家了」。即如果老婆节约一点,我现在的日子就好多了。其实谁也不能确定真的会怎么样,但在他自己的感觉上就有了希望。

我们一个人时,遇到问题,没有别人可说,只能说是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有了伴侣,两人特别和谐,完全认同彼此。遇到问题,我们也没办法抱怨。

但如果这个人跟我有那么多不愉快,我遭遇的一切痛苦就会有一个出口。我可以把生活中最根本的不幸寄托在这个人身上:「都是你不好!」这样「我」就还是好的,我的生活就还有希望。如果这些都不存在了,我面对的会是什么呢?不确定,所以,宁愿选择保留负面因素。

第二个意义,受害者的位置有时更受欢迎。

周围有些人,会周期性地抱怨自己的伴侣,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但是他们也不需要建议。抱怨之后,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安慰和同情,跟别人在情感上就多一点联结。

受害者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有点舒服的。比如两车碰撞,有人希望把自己看成责任人,这样就可以掌控这件事;也有人喜欢把自己看成受害者,这样就可以获得补偿。

经常和同事交流,有同事会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懒的思考,稍难一点的题就会落下不做,怎么办?」

看他是想解决问题,还是想得到补偿。想解决问题,就把他当成责任人。提具体的建议,严格要求、给学生示范,降低难度……。如果他是想获得补偿,就说:「真的!现在孩子确实懒得思考。」这样,至少他有了安慰。

别人一抱怨,你就热心给出建议。可能对方反而不高兴:你的意思是我的责任?他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他的形象和社交属性,虽然他的处境很痛苦,但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如果你让他觉得,这些痛苦是他的问题,他要负责解决,这对他反而是更大的痛苦。

每个人在心里或多或少地享受一个弱者的位置。只要不是一直坐在那里,偶尔坐一坐,是可以收获来自别人的关心、爱护。

第三点意义,内部冲突的外部化。

每个人都有内部的冲突。比如,要不要听我老婆的?听,可省得麻烦。不听,因为我想做自己。这两个声音会在心里打架,这很让人痛苦。

若有一天老婆逼着说:你必须听我的!这时你就会心安理得地说:不,我不想听你的!你太霸道了。两个人会在外部争吵,但内在的压力被释放了。这个冲突反而帮你自洽了。

如果老婆说:我不跟你争了,你自己决定吧,你反而失去了冲突对象,又会重新回到纠结中。


我们常会把改变的阻力外包给了另外一个人,通常是最亲密有纠缠的另一半。是他拦着我,我才过不上想要的生活。这本身也是亲密关系的一种意义。

改变不是唯一正确的思路,也不需要立刻付诸实施。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

你有任何想法,一定有你的道理。不需要马上改变。对自己多一点接纳。或许到了某一天,你感觉可以了:收获了足够多的安全,或者足够多的安慰,你觉得已经不用再通过维持现状来获得这些了。那时,才为改变真正的做好了准备。

(据 武志红心理课 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