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该死的普通人
最近看到一段话:“人生三阶段:明白父母是普通人,明白自己是普通人,明白孩子是普通人。”琢磨半天,这话穿透力很强,要一个年轻人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太难了,要用长长的时间,经过数不清的失败、打击、羞辱,付出不甘、焦虑、挣扎甚至抑郁的代价,然后,才不得不承认:其实我就是个普通人!
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实,我们都是被迫的,从一生下来就跟命运签下了不平等条约。我们从骨子里害怕做普通人,做普通人多是不得已而为之,极少有不经过痛苦地挣扎,从一开始就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甘心做普通人的。
这和我们中国人的历史观有关。中国人只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狗熊写历史,普通人连个路人甲的位置都不会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古今往来,无数人从世间走过,留下名姓的,无论正人君子还是魑魅魍魉,都不是普通人。芸芸众生、黔首编民,只是作为历史的填充物,像虫子一样的在大地上爬过,没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我们害怕普通,其实是害怕被忽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迟早会对普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认识到父母普通,那是因为发现了这个社会,父母也是分等级的。从小自大,出于本能都会崇拜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肯定是世间最强大的人,强大的人当然就是不普通的。至于为什么不普通,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的父母,他们怎么可能普通呢?
后来上了中学、大学,再出来找工作,拼爹拼娘的时候被别人挤来挤去,“恨爹不成刚”的委屈、无力,迅速的粉碎了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一等爸爸不说话,二等爸爸打电话,三等爸爸跑断腿,四等爸爸没办法”。
我们大多数人的爸爸,都是三等、四等的吧,一辈子当个小干部或者工人农民,开会坐不了主席台,走路上随便遇到个芝麻官儿都要忙不迭的赔笑脸。甚至他们对子女的期望,也只是希望子女有口饭吃,不要惹祸,平安是福。
我们自己呢?看奥特曼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奥特曼,敢打小怪兽,看孙悟空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孙悟空,能战二郎神。然后一路上学工作,压力重重,越往后圈子越小,胆子越小。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当年那个敢打小怪兽和二郎神的孩子,长大后被领导指着鼻子骂娘,你也只会唯唯诺诺,深怕态度不好,一不小心升职加薪就泡汤了。尤其到了三十岁左右,发现自己天赋平平,进步无望,恐慌简直比发际线还高。
看过华罗庚曾对他的一个学生说:“你还有三年时间。”学生不解其意。华罗庚说:“你今年27岁了,一个数学研究者,30岁的时候做不出世界级成果,这辈子难有什么大成就了。”人生有自己的节奏,最怕的就是随着时间的鼓点儿,自己没有成长起来。
大师吴清源说学围棋的人“如无早慧,必无晚成”,福至心灵的事儿几乎不会出现,在某个特定年龄你达不到一个水平,一辈子都成不了气候。折腾来折腾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发现自己还是个普通人,“泯然众人矣!”
我们多数人生的孩子大概率上都会很普通,我很反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很多父母自己的人生乏善可陈,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学这学那,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轮番轰炸,时刻都在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自家的孩子,抑郁症的年龄下线越来越低,跟家长们望子成龙的热情绝对是有关系的。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逻辑,你无法通过努力,让一个鲑鱼的种子长成一条鲸鱼,但可以用耐心等待,让鲑鱼种子长成一条健康鲑鱼。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以我们的智商,如果没有隔壁王某人帮忙,很难生出天赋异禀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不去揠苗助长,对子女,对自己,对社会绝对都是好事儿。
很多年前听到有人说“做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马上就会嗤之以鼻,觉得是平庸之辈的自我安慰,平凡之人有几个是不平庸的呢?有点见识之后,发现不对,平凡是竭尽所能后的自然结果,而平庸是自我放弃的主动投降,不战而降才是平庸。
所有你觉得不普通的那些人,大大小小的领导,歌星影星,不管省部级还是国际巨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普通人,我们看人物传记,不会特意去看一个明朝尚书或者优伶的传记,千百年后,他们也将作为普通人湮灭于尘土。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责任和使命,生命是一场接力,从传承来说,祖先长辈,或许没有给我们留下天才的基因和丰厚的社会资源。但他们给我们生命,把我们养大,让我们接受教育,这就足够我们感恩。
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仍然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奋斗,为他们争取更公平的社会环境,给他们留下合理的制度,优秀的文化,让他们的人生少走弯路。人的生命从来不是被凭空抛在世上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法换,也无处逃,即使低到尘埃,也要认真跑好这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