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随心记童年时光深处的故事

岭南水乡的老房子

2023-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莫莫之言123

春节回娘家,回到父母住的老房子,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丈夫带着两个孩子要参观老房子。

这是90年代初建成的房子。

岭南水乡的广府建筑比较独特,依水而建,几乎是半个房子就建在水里。

建筑布局讲究前庭后院。

我们的老房子,前庭干净整洁,有可供闲坐的长凳,两边摆放一些绿植。

进门有台阶,门头上有一幅山水画,是爸爸亲自画上去的。

进门便是门廊,再进一间是客厅,客厅里再进去就是主卧,主卧门外有门帘与客厅相隔。

客厅最具特色的是正墙前有一张长神台,正宗老红木制作。上有神坛,下有神位。

客厅有一个大窗户,外面就是后院。

后院是建在水上的部分,绿树环绕。

后院的入口是与门廊、客厅、厨房相连的过道,经过天井进入后院。

天井被主建筑与后院包围,上接天,下接地。

下雨天,天水从天而降,聚于天井之中。因此天井之中设有蓄水池。

如今的蓄水池是接自来水的,但水乡人家依然保留着蓄一池水的习惯。

经过天井的门,再进一道门便是后院。

推开门,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院子里种了番石榴树、杨桃树、桑树和木瓜树等。

抬头看,透过枝叶,阳光斑驳,仿如处身世外桃源。

后院的树之间,有一个埗头,可以走到河里。我们小时候常在这里洗东西,也是在这里学会了游泳。

两个孩子见此,兴奋地叫起来,东看看,西朝朝,与他们所经历的城市生活完全两样。

丈夫问两个孩子:“你们想不想找到在树顶往下看的感觉?”

儿子高呼:“当然想啊!”

女儿却有点担心:“我不敢爬树。”

我笑了笑,看了一眼丈夫,表示明白他的意思,说:“孩子们,我小时候是个爬树高手,但今天,我不打算带你们爬树。请跟我来,我带你们上天台!”

天台是老房子的建筑主体部分上盖物,覆盖建筑物主体的一大半面积。

我们家的老房子,是三层建筑。

第一层主体建筑是我们的主要活动场所,设有客厅、厨房、两个起居室和洗手间、澡间,刚看过的门廊、天井、后院也在这里。

第二层有会客厅和两个起居室,我们姐弟小时候的卧室在这一层。

这里有挡雨棚,设有晾晒区,除了晾衣服,农家收集的菜种子、豆种子等也在这里晾起来。

孩子们看到挂起来的干葫芦、干水瓜都要用手摸一摸,十分好奇。

挡雨棚的顶部也有一幅山水画,当然也是出自我爸爸之手。

挡雨棚旁边是一块没有建筑遮挡的空坪,周边有围栏,放有花盆,都是我爸爸种的各式各样的花。

空坪的一角是烟囱,因为下方是厨房,烟囱连接的是柴火大灶。

我们小时候没有空调,夏天热的时候便在这里放个桌子,把饭菜摆在这里吃。

晚上可以在这里铺凉席,一家人在这里乘凉,还会让我爸爸拉二胡,一起唱唱粤曲。

这二层也有个会客厅。我们小时候,我爸爸经常会在周末和曲友们一起在这里弹唱,那时候摆着洋琴,有二胡、秦胡,也有箫和笛。我爷爷曾经是戏班子的负责人,还带过舞凤队。

经过二层的会客厅,有一条楼梯,可以往向二层的天台,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三层。

三层只有一个房间,是用于存放农具的。以前二层的天台是用来晒谷子的,所以扬谷、晒谷的农具就存放在这里。孩子们在这里认了半天的农具。

上到二层的天台,后院的树顶几乎是尽收眼底。

满树的杨桃果子很是诱人。

番石榴树的树杆很粗壮,那是我小时候爱爬上去坐的树杆。

再往下看,一条延绵的河,看不到尽头,这是直通珠江的河道。河边的大榕树、凉亭、河堤等一览无余。

这个天台,以前是晒谷子的。

小时候的农忙时节,我们姐弟几人会跟着父母下地收割稻子。

天还没亮就划着小艇出发。在珠江支流里划着小艇,看着天一点点亮起来。

在地里碾好的稻谷,父母会挑着担子放进小艇,走水路回家,然后扛到二层的天台晒谷子。

我是家里的老大,要担起看天气晒谷子的责任。因此学会了看天色,也知道乌云在哪里位置出现时就是要准备下雨。

那时候,为了不错过天气变化,我会拿着书本,躲在三层遮挡的阴凉处看书,也会抬头看看天。

我从小爱读书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而代价就是,每经过晒谷子的日子,我的皮肤会晒得特别黑。

三层的天台是没有楼梯的,我们小时候是用梯子爬上去的。那时候,家里电视机的接收天线就放在三层天台上。

丈夫说:“孩子们,我们回到二层阳台摘杨桃吧。”

“好耶!”孩子们对这里充满了好奇。

我们在二层阳台,给孩子们摘下了几个成熟的杨桃。

新鲜的杨桃会有一点酸涩。我对孩子们说:“我们到厨房找点盐。”

孩子们抱着杨桃,就跑到一层的厨房。

我把杨桃切成星星,用盐调过后拿给孩子们尝尝。盐调过的杨桃,没有了酸涩,表面有一点点咸,吃到嘴里却是甜甜的。

女儿边吃边说:“这个老房子真好玩!后院可以游泳,可以摘果子,阳台可以乘凉,天台还可以晒谷子。”

儿子说:“住在这里,小时候一定很好玩!”

春节回老家、回娘家的朋友们,你们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呢?

岭南水乡(图片来自网络) 广府建筑(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