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我的大学

饭局与我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3人  天义云天

饭局二字,说简单也简单,无非是大家一起吃个饭;说复杂也复杂,它是世俗人情、多元文化和不同利益的碰撞与交融。

因为种种原因,我很早就接触过中国的饭局。近十年来,我去或者不去,饭局就在那里依然未变,而我自己却已有恍然隔世、物是人非之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

小时候,因为父亲常有应酬,有时我也会跟着去参加一些饭局。那时的饭局对我来说,除了酒菜多些,生人多些,与家中吃饭也没什么不同。

刚开始去参加大人们的饭局,我基本上都是抱着吃和玩的心态。参加饭局的流程,大概就是提前半个小时到,有小伙伴就一起玩闹,没有就自己出去转转。等到菜上齐了,大人们牌打好了,就回到桌上来吃饭。

日后听说有些地方的规矩是孩子不能和大人们一起上桌,似乎我那时并不知道这些规矩,每次都大大咧咧往饭桌旁一坐。现在想想,也许没人管我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父亲常常是饭局的客人,所以即使主人看见我这样的孩子不守规矩,也不会真的去说什么,毕竟要顾着世俗的人情嘛。

我所参加的这第一种饭局,大多花上一个小时作用吃完饭,然后我也不管饭局结不结束,只想着早点回家。举杯向饭局上的大人们敬道“谢谢叔叔(阿姨)们,我已经吃好了,就先回去了,不用送我”,接着我便出门打车或者走回家,有时也有人想要送我回去,因为嫌麻烦我也大多婉拒。

这时候的我,还没把大人们的饭局当做是饭局,也就谈不上真正地参加。

(二)

后来长大些,到了初高中之际,因着年纪小,阅读少,见识浅,颇有些愤青和中二。那时仍不免要随父亲参加一些饭局,我不好拒绝,却在心里总觉得有些可鄙可笑,所以即便是参加,也总抱着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心态。这心态究竟如何,容我一一道来。

饭局还未开始时,玩是不可能玩的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像个孩子一样玩的了,就是靠淡定地坐着保持高冷的形象,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个样子。

饭局刚刚开始时,我就往桌边一坐,也不动筷,持着隔岸观火的态度,好似冷眼观世的世外高人。那时我心中会想,看看这些人,菜都没上齐就都开始挑来捡去,一个洗手的人都没有,像什么样子啊!再看左边这人,连个拿酒杯的姿势都不知道,而右边这人呢,一边吃着还一边说话,真是一点礼节都没有!

饭局有条不紊地继续,而我心中的点评却还远远没有结束。有时听到饭局中聊起生活的诸事,我便深感悲哀,看看这些人,一点点的国家大事或者历史趣事都不知道,说起世俗琐事倒是滔滔不绝,诶!有时听到饭局中聊起工作的往来,我又深感痛恨,看看这些人,酒席之中谈工作,工作人情分不开,这是以权谋私!是官商勾结!是政治黑幕!有时听到……哈哈,一些当年写的文字,现在看来还是挺有趣。那种凌驾于饭局之上,站在圣人的角度上审视饭局的事儿我就不再赘述了。

现在回想当年这第二种饭局中的自己,还是感到有些羞惭。那时的我心倒是不坏,志向亦有雏形,只是确实还太不成熟,很多时候看得好像很深,其实很浅,本意是挺好的,想法却有些偏激。

这时候的我,把饭局当成是一种充斥着低劣内容的小说,即使偶尔要去看一看,也总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批判的态度,也算不上真正地参加。

(三)

再往后,大约到了高中和大学的年纪,我各种书籍读多了,思想也就愈发成熟,见识同样有所变化,参加的饭局便逐渐向第三种转变。这时候我同样会随着父亲参加一些饭局,但也会开始拒绝一些饭局,比如不想出去或者有事情要做,便告诉父亲我不参加。

如果要是参加饭局,我常常会带选择一本书,倒不是为了表现爱学习,只是不喜欢用手机玩游戏。而且,带一本书参加饭局也的确有很多益处:一来饭局开始前,大人们往往会一起打牌,有一本书在手就能打发这段时间。二来人们一般会下意识地不去打扰看书的人,这就减少了很多我不太喜欢的家常唠叨。三来在打牌声、玩闹声中定气凝神,专心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自我修炼方式。

经过了前面两种饭局,在这第三种饭局中,我当然不会像小时候那样随随便便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但是我也不会再拒斥那些与我不同的行为,不会反感那些吵吵闹闹的话语。

大概我已经对“君子和而不同”有所理解了吧,一片森林里不可能只有树木,不同的树木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有差异并不代表不能和谐相处,就是这个道理。我慢慢地发现,很多时候我只要遵守本心,顺意而为,就能安守当下,不受外事影响,因此我也就很少在意别人的行为如何了。

而且,在饭局中过分讲究礼节有时会束缚真性情的表露,所以本来就不必那么在意。更重要的是,并不是讲究卫生、饭桌礼仪才能称得上是礼节,像有些主客之礼、入座的推让谦辞、博大精深的饮酒(劝酒)文化同样是相当有趣而富有深意的东西,这些事情我过去并未看到,现在有所了解之后,也就不会再以己度人了。

除了上面这些改变之外,我也会开始专注于饭局中的各种交流对话。这时我不再想着简单地接受或者如何去批判,而是会对这些内容加以分析和整理,试着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开拓自己的视野,学习相应的能力。

比如有些时候,饭局中会出现一个人说话,大家都去听的情况,这时我一般会比较认真地研究发言人表达的内容和吸引大家聆听的技巧。还有些时候,饭局中会同时进行好几处不同的对话,这时我就会锻炼自己同时听取多处信息的能力,并且尝试通过对话整合人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和对话背后的意图。另外,饭局中一般很少出现冷场的情况,偶尔有冷场的时候,我也会去关注那个破冰者以及他(她)打破冷场的话语。

从饭局之上的圣人角度降下来,我开始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到饭局之中,在看清自己的时候也看清饭局本身,既不会被桌上的酒精、情感和世俗左右,也不会忽视饭局背后的人情、利益和文化。如此一来,我就非常淡定地坐在饭桌上,左手按杯,右手扶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万变应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这时候的我,把饭局当成是一种在我生活之外的合理存在,我会愿意而且能够以较为成熟的心智去参加饭局,甚至从中修习自我,提升社交能力,知晓那些我不太熟悉的人情和文化。

(四)

自进入大学以来,我所参加的一些饭局也不再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很多饭局的主人也开始单独提出对我的邀请。今年回来,有时去参加父亲的饭局,也会听到主人对我的特别邀请,哈哈,不知道这些邀请是考虑到我已经成年,还是仅仅出于礼节呢?

因为各种缘故,我已近一年没有回家,而大学里也并没有真正的饭局。如今回到这样的饭局之中,所听的是人声鼎沸,各抒胸臆,所见的是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所想的是天南地北,莫负流年。昨天参加饭局,我竟然感到了与之前的饭局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亲切。

是的,亲切。从第一种饭局的敬而远之,再到第二种饭局的冷眼旁观,进而到第三种饭局的坦然处之,最终到第四种饭局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熟识。仿佛是遇到了一个十年未见的故人,这个故人与你说不上朋友,却也不是敌人,只是十年弹指一挥间,故人还是那个故人,而你却已有恍然隔世、物是人非之感。

大概我已经处在书院和学海之中太久了吧。这一年来学识上的进步,对未来的思索,关于哲学、政治乃至国家的构想,让我已经有些超越生活,甚至是飞于天空。

尼采在他的自传《瞧,这个人》中写道:“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不少受寒的危险。”

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在送往迎来的饭局之外,有时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去感受一下能让人精神焕发的冷空气,以免头脑不再灵活。

而对我这样的人来说,经受冷风的吹拂一年之久已经有些寒意,适当地去感受一下饭局中的热情和喧闹,既是亲切的,也是有益的。


重庆大学丨19年1月

天义云天丨tyyt199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