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异乡人还是局外人

2021-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ada阿达

    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

    这是法国作家加缪《异乡人》的开头,主人公默尔索说的第一句话。

初读,一个人读。似乎没有多大的感觉,只觉得作者的叙述手法没有太多技巧,近乎白描,客观描述,分段频繁,也不怎么在乎连贯和逻辑性,语气平静克制。故事前半部主人公默尔索异于常人古怪处事方式,让人讶然。故事后半部发展突变,这时候隐约读到了什么,是作者要表达的还是读出自己的,暂时还说不清楚。

后来与一群人读。带读人让我们细细反复品读书中的第一句,短短一句你能读出什么信息?此刻用你的认知来解读默尔索是个什么样的人?非常有意思的是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你甚至能透过此看到一点大家当下的状态,这的得力于课堂氛围,接纳一切,大家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或者表达清楚真实的自己。

也正是这第二次阅读时,开始仔细研读整个文本,人物,对话,场景......尝试着尽量少点评判而是去捕捉作者笔下的那个默尔索,眼前慢慢勾画出一个漫不经心,有点状态外,淡薄,微微透着疲惫,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青年,独居,有工作,朋友,女友,会与邻居往来。可他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母亲葬礼上的言行,面对上司调动工作的回应,与女友关于结婚的讨论,还有那些细微的心理活动,单独的一点也许在你我身上都能找到,可所有这些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就透着点荒诞,不合情理,甚至可能时刻挑战你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母亲的死对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悲伤外露,没有眼泪;婚姻,爱情可有可无;工作调动,改变生活方式即无所谓,也不重要;甚至交友也是不主动,但无所谓他也不拒绝。

怎么样?第一部呈现的默尔索是不是让你觉得无情,冷酷又麻木?不过也仅仅是一个不同于普通人的古怪人而已。如果读完第二部默尔索的形象更清晰后,你会发现,古怪的不是默尔索这个人,也许是这个荒诞的世界。

故事的情节转折在第一部分末尾,默尔索杀了一个人。主题的凸显或者升华却是在第二部,随着这些人物慢慢出现——预审法官,检察官,监狱牧师,审判长,陪审团,律师......

第二部所有情节发生在监狱和法庭,其中法国当时司法程序,相关职务是我们很少接触的,如果感兴趣或者觉得对阅读有一定的障碍,不妨去查阅相关资料。

预审法官对默尔索说“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您本人”,他的出场一直围绕着两个问题,默索尔队妈妈的感情?是否相信上帝?一个是伦理一个是宗教,在得到的不是他想要的答案时,预审法官一度激动,愤怒,失去理智,此刻倒是被审判的默尔索时人间清醒,文中说到:这是他的信念。如果有一天他对此产生了疑惑,那他的人生便失去意义。“你想让我的人生失去意义吗?”他叫到。在我看来着与我无关,文也如实告诉他。如果你了解法国司法制度和预审法官的职权,那么预审法官最后的态度变化,也许你已经能推测出默尔索的最后命运了。

漫长的预审阶段默索尔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事态走向,只是困恼于漫长无聊的监狱生活,还在想象回到正轨,还在坚信自己能掌控自己,还有点游离于状态外的话,那么庭审就是来加速变化,也是来结束一切的。

小说写到这里的时候,荒诞之意更浓,检察官就像辩论手一样,可他抓住的论点却不是杀人案事件本身,而是默尔索对母亲的态度上,指责他精神上杀死了母亲,而作为被杀的阿拉伯人却没有相关人员出现在法庭上,审判者到底审判的是什么?他认为既然我与社会完全脱节,连其基本规范都不认同,便不该在无视于人心与生俱来的前提下,还央求自己的罪行受到宽恕和怜悯。

最后出场的是带着怜悯与救赎之心,觉得默尔索背负沉重的罪孽,必须将之卸的监狱牧师。他与默尔索的对话,让整个故事达到了高潮,默索尔最后也是唯一一次情绪失控的嘶吼直击人心。

从我遥远的未来,一股暗潮穿越尚未到达的光阴冲击着我,流过至今我索度过的荒缪人生,洗清了过去那些不真实的岁月里人们为我呈现的假象。他人之死,母亲之死,他人的上帝,他人选择的生活,他人索选择的命运,与我何干?

哈,此刻耳边似乎响起梁文道每次有点沉重而无奈的叹息。

似乎有点理解默尔索,有似乎完全没看懂,加缪想要表达的已经不仅仅是人性,社会命题,隐含着一种哲学,是什么样的哲学唯有再次出发,去书中寻找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