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養學堂

如果孩子吐字不清,怎么办?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175人  阿特otter

【快问快答】如果孩子吐字不清,怎么办?

我是台湾儿童职能治疗师阿特,专注于推广儿童身心发展和亲子互动技巧。

前几天阿特育儿咨询室收到一位伙伴提及孩子吐字不清,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在台湾会有专门的语言治疗师处理,职能治疗师则较少响应这样的问题,但我可以就我个人涉略到的部分跟大家做个分享,然而隔行如隔山,我想专业人员回答一定会更为精准,如果有深入咨询的需求可以再问我,我无法回答的内容,我将会咨询专业人员,再将内容统整跟大家分享。

从小孩子便会透过大量的模仿来学习新的行为和语言,当然也会透过模仿别人的发声开始说话的,但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孩子吐字不清的问题,这时候建议家长要先厘清造成孩子吐字不清的原因何在,并且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避免孩子形成不好的发音习惯,最后造成更严重的语言障碍,进而影响互动、学习,甚至是自信心的建立。

接下来,几个面向需要家长多加留意:

1. 生理构造

2. 认知功能

3. 环境刺激

4. 口腔动作控制


生理构造

首先,我建议家长可以先厘清孩子有没有生理结构上的问题,因为孩子需要透过听外界的声音来学习说话,并且试着正确构音,所以首先我们要先确认听力是否正常,另外发声系统有没有问题,这部分先确认好都没有问题后,我们才能确定孩子接受外界信息和口头发出信息的能力正常。

通常在出生后3天就可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在3个月内就可确定孩子的听力状况。如果发现孩子听力不太好,建议及早进行听力康复,有助于在孩子开始学说话时可以有较好的听力反应,学习语言得效果就会比较好。

如果到了孩子2~3岁过后,才因为孩子说话不清,才发现孩子听力不好,这时孩子对声音的灵敏度提升空间就有限,发声构造已经比较僵硬,且已经养成不好的发声习惯,重新引导理解说话内容到正常说话,这将会是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所以及早进行筛查,并及早安排听力康复会更好。

有时候,孩子可能听到的就不是很清楚了,或是他听到的就是有误差的,所以他就按照他听到的发声,就会发错音。所以要能确认孩子听觉辨认能力好不好,我们可以试着把孩子说错的音挑出来,说一次给孩子听。

例如饼干会说成饼单,我们可以说两个词,问孩子一样还是不一样,或是可以说杆子和单子,拿起积木随机说成是杆子或单子,让孩子听到杆子就放在红色盒子里,听到单子就放蓝色盒子里。透过这种方式可以确认孩子听到的是不是正确的,如果他听觉辨认没有问题,我们才能确认他接收信息没问题,如果他听到的就是错的了,那一昧地一直纠正他发的声音可能反而会造成他很大的困惑,因为也许他真的认为他念的就跟他听到的是一样的了,这种情况被纠正就会不知道如何改正。

发声系统部分,包括有没有大舌头或舌系带太紧等等问题,都需要先看看有没有构造上的限制阻碍了发声功能,这也可以带到医院做深入的检查,以确保发声没有困难。

认知功能

接着,要确认孩子认知功能是否正常,因为有时候孩子尽管听得到,也能说,但实际对外界信息的理解比较慢或比较无法清晰理解,这就容易造成孩子对于信息理解容易出错,或是物品名称的配对容易搞混,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命名或名称倒置的情况。

另外,认知功能较低的孩子在学习上都会比较慢,发声比较慢,若发声错误也比较难透过示范而明确纠正到发声的方式,孩子可能无法分辨错误之处,也无法就自己错误的地方去调整,因此就会一直习惯错误的发声方式。

如果孩子认知功能阻碍了吐字清晰度,建议可以明确地给予可视化提示,做出很夸张的嘴型或舌头摆位,让孩子可以明确模仿动作,或是拿一些东西辅助,加强反应效果,例如要教孩子吹气,就可以拿泡泡或纸张辅助,让孩子可以更明确得到反馈。

环境刺激

当孩子吐字不清时,建议家长可以去反思一下家里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是否适合孩子正确学习发声。由于大家家里可能都会参杂着一些母语,孩子可能也会受到母语影响,多种语言的环境下,容易让本来语言发育就比较慢的孩子会出现更明显的语言障碍。

所以如果孩子吐字不清时,可以试着尽量单用一种语言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可以先把平时最常用到的语言学会,降低环境语言的复杂度,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程度,可以让孩子语言发展赶紧跟上步调。

另外,如果平时太少跟孩子说话,会让孩子很少练习说话,也很少有机会去学习更多的字词,嘴巴比较少动的时候,有些音就容易发得不好,所以平时要多让孩子练习说话,除了可以多跟孩子进行亲子绘本讨论内容之外,也可多跟孩子聊生活琐事,聊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或是孩子对某些事情的想法等等。

口腔动作控制

许多孩子吐字不清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口腔动作控制能力欠佳,因为咀嚼得比较少而造成口腔四周肌肉无力,有时可能还会连带出现流口水或嘴巴常常微开的情况,外界协助太多也会造成孩子缺乏表达的机会,口腔各种感官刺激不足,嘴巴动作控制和发声系统就会不灵活。

这部分就需要去留意孩子口腔动作控制的限制何在,可以试着审视孩子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嘴唇动作、集气吹气动作、吸吮动作、舌头动作等等,并且透过大量且有目的性的口腔刺激和训练。

例如口腔肌肉较为紧绷就可以给予口腔按摩;常会流口水或吞咽功能不太好也可以提供冰酸刺激,把柠檬汁倒进小的制冰盒里,插上一个棉棒,用成酸溜溜的小冰棍,放进孩子的口腔内侧,酸和冰可以刺激孩子的吞咽动作;不太会发扑、不、嘟等等送气音的可以多练习吹气动作,可以透过吹气球、吹纸片、吹泡泡等方式提供明确练习;不太会咀嚼,咬东西会咬不动的话,可以先提供比较小块且偏软的食材质地,让孩子多咀嚼,再慢慢增加质地阻力,让孩子咀嚼能力能有所提升;舌头不太灵活就可以练习弹舌或学火车发出嘟嘟声。

现在坊间有许多口肌训练课程,但是有研究指出如果只是单纯练习口肌,而没有运用在说话动作的调控上的话,口肌训练对构音清晰度的提升效果还是有限,因此建议如果透过一些辅佐方式练习口腔动作,最终还是要能延伸到特定字词的发音练习,透过明确动作和夸张嘴型等摆位让孩子更知道如何发音才对,例如震动双唇发出噗的声音,可以让孩子将手指放在双唇上,让孩子明确感知到那个震动感,强化正确控制口腔动作的能力,最后强调发出噗音。

唯有这样的延伸练习,才能让口肌训练效果达到更好的状态,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上述方式只是一些建议,具体应该如何练习还是因孩子状况而异,如果各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吐字不清的情况,建议还是要先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生理结构,了解听力和发声系统的状态,另外要多和孩子沟通互动,除了观察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之外,还可以多促进孩子发声说话。

如果真的有些字词构音特别不好,建议可以参考医院医生所建议的口肌训练课程或言语训练课程,在家里则可以参考上述的内容,提供孩子可视化的提示和辅助物,让孩子更明确地练习口腔动作,最后一定要延伸到字词的发音和日常沟通运用,这样效果才会更为明显。


我是阿特老师,

一位来自台湾的儿童职能治疗师,

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地方,都歡迎提問。

台湾职能治疗师阿特在此开设【阿特育儿咨询室】,欢迎大家前来咨询育儿问题,问题范围扩及0-12岁的儿童身心发展(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视知觉、书写、阅读、感觉统合)与亲子互动技巧。 提问方式请以简信为主,我收到问题后将会提供快问快答,由于大家咨询问题常有重复,因此我往后将会把内容都统整到这里,让每次问答都能解答到更多人的育儿问题。

如果喜欢我写的文章,欢迎点个关注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