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优先”原理(读书笔记)
在《东吴相对论。要事优先》这一期节目里,吴伯凡说:
我们经常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后来做,把最不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先来做,结果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大量的生命力就耗费在这些不重要的事情上了。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教授给学生讲课,说这堂课的名称叫做“一个水桶里面能装多少东西?”学生说:“肯定能装一块石头。”就把这块石头放下去了,这块石头很大, 基本上就把那个水桶放满了。教授说:“还能装什么东西吗?”学生认为装不了什么东西了。他又拿出一包小石头子倒在那个水桶里,又装下了。教授问:“现在还能装下什么东西呀?”学生都说:“装不下去了”教授说:“还是可以装的”。然后他拿出一袋细沙,往那个桶里倒,之后摇动那个水桶,也装进去了。又问学生:“还能装什么东西呀?”学生说:“这下可真装不了什么东西了。”教授又拿出一小桶水,倒在那个水桶里了。此时,才是真的装不了什么东西了。这个教授说:“假如我不是先把这块大石头放进去,而是先把水放在里面,然后把沙子放进去,再把小石头子放在里面,那块大石头就装不了下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不能吧重要的事情放在优先级,最后你发现重要的事情就没办法做了,这就是“要事优先”的道理。
吴先生这些话很有启发性,这确实是一种人生智慧。不过,这个道理好说,也好理解,但是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要真正做到“要事优先”光明白这个道理是完全不够的,至少需要以下几种配套的品质:
1、 梳理排队的习惯。就是说,人遇到很多事情,要习惯于经常把这些事情排排队,书梳辫子,分别轻重缓急。实际上真有这种习惯的人并不多,我见到的更多教师是“打遭遇战”,撞到哪个问题就先处理哪个问题。有的人事后才会估量一下各个问题的轻重缓急,有人事后都不思量,就是随波逐流。教师尚且如此,学生更不用说,一天天不知怎么就过去了。所以我常建议教师和学生,遇到一堆问题的时候,把它们写在纸上,分分类,趴趴堆,这种习惯非常重要。
2、 分辨轻重的智慧。“要事优先”的前提是搞清哪件事属于“要事”,如果没有这个本事,把“要事优先”的口号喊多少遍也是没有丝毫用处。这需要智慧,需要眼光。有些事看起来很重要,其实并不重要,有些事则相反,看起来不起眼,其实有战略意义。这种智慧可不是三天两日能学会的,别人么有办法教你,只能自己反复试验,逐步体会。当然,别人的经验可以给你启发。
3、 自主的心态。要做到“要事优先“,必须有自主性。很多教师,领导让干什么他干什么,领导重视什么他重视什么,领导优先抓什么他抓什么,这就无须“要事优先”了,你只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就行了。可是在专业领域,领导对问题重要性的判断未必总是对的,比如很多校长都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就未必妥当。退一步说,即使领导抓的事情整体上确实重要,也未必适合你班级的具体情况。比如校长把抓卫生当作某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上级要来检查)。而你班的卫生情况本来就很好,那就不必跟着领导的指挥棒走,要卫生看做“要事”。总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不能独立思考,“要事优先”的原则对于他就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可见,一个教师如果片面要求学生“跟着老师走”,对学生是有害的,他有他的情况,对于教师属于“要事”的事情,对于他未必是“要事”。家长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4、 高尚的志趣。人的志趣不同,价值观不同,对“要事”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家长,教师认为学习是“要事”,而有些孩子却觉得上网吧或者早恋是“要事”,这就没有办法说到一块去了。双方都赞成“要事优先”,也没有用处。教师也是如此,为什么很多校长,教师唯考试分数是问?这不光是体制和考试造成的,他们的精神境界就是如此。有什么境界,就有什么眼光,就有什么“要事”。所以,遇到志趣不同的情况,就先不要谈什么“要事优先,”而要先问问,“你认为什么是要事?为什么?”
读后感:其实就是效率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国家也同样是有轻重缓急的事情。从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就能看的出来,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次重点。而没有提及的可能就是往后再来解决的事情。
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相对国家层面不一样的地方是,国家,社会,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有十分漫长的阶段性的变化。而我们个人的时间确实相对短暂,也许更加宝贵一些。特别是对于成年人的时间管理就更重要了,所以在近几年来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课程,还有一些书籍。
确实,善于时间管理的人,会有很大的优势。在相同的时间内,可能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和自身的成长就比一般人要强不少。那么日积月累,差距就慢慢的显现出来了。所以人的层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从时间管理效率的高低来反应。
那么对于我们一般的工薪阶层而言,身体健康其实应该算是第一位的,这个无用多言。那么其他的,工作,家庭生活,娱乐,学习,可能可以依次排序吧。
而往往可悲的是,我们国人普遍的现状可能是工作一直都是排在头等重要的大事上。为何?生存压力太大了!所以国人总是觉得幸福感不会很强的原因也在于此了。人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越自由一些,那么幸福感也就会越强一些,这个倒不一定是需要特别多的金钱,反过来来说,很多人追求的财务自由也就是为了时间自由一些吧,有更多闲暇的时间。但是,很多突然有了钱的人,或者不再工作的人,有了大量的时间后,却又觉得空虚和无聊,又是一种矛盾。
那么最合理的状态,当然是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一定的成就感,没有束缚感,在不断的成长中,财富也在不断的积累中,身体也很健康。这种理想的状态也许才是我们更值得去追寻的。
今日事今日毕也是一种好的策略,拖延症也不是一种好的习惯。在完成每日的必要事情之后,有在计划内的事情还是可以尽快的去实施。有些事情习惯就会成自然,当然生活中总会遇到突发的事件,这个时候最能考验你的应变能力了。当遇到时间紧张的时候,就务必理清轻重缓急了。
而时间规划的能力也是可以从小培养的,比如从读书时代就有的时间安排表,日程表等等。我们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要过度的去替孩子去安排,适当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计划,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也不应该去指责。而是应该帮助他改进,让他慢慢的去调整,这样也应该会让孩子在将来的时间管理上更游刃有余。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能力!